借书四首(其四)

世人爱读书,将以荣其躯。

山人爱读书,亦以乐其躯。

倦卧置枕边,行止常与俱。

人言何苦尔,我亦笑其愚。

不愿天中天,胡为效世儒。

形式: 古风 押[虞]韵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僧人释函可所作的《借书四首》之四。诗中对比了世俗之人和山林隐士对读书的不同态度与追求。

前两句“世人爱读书,将以荣其躯”描绘了世俗之人的读书动机,他们希望通过读书来提升自我,获得社会地位和荣誉,以满足物质和名利的需求。接着,“山人爱读书,亦以乐其躯”则转向了另一种生活哲学,山林隐士通过读书寻求心灵的愉悦和平静,将读书视为一种精神上的享受而非外在的功利。

“倦卧置枕边,行止常与俱”形象地展现了隐士的生活状态,无论何时何地,书籍都是他们的伴侣,陪伴他们度过闲暇时光或是思考人生。这种与书为伴的生活方式,强调了读书对于个人内心世界的深刻影响。

“人言何苦尔,我亦笑其愚”表达了诗人对世俗追求的反思,他认为那些为了外在荣誉而读书的人显得愚蠢,因为真正的快乐和满足往往来自于内心的平静与自我实现。最后,“不愿天中天,胡为效世儒”则是诗人对自身选择的坚定,他不渴望成为世间最尊贵的人,而是选择像世间的读书人那样追求知识,但目的却在于内心的充实与自由。

整首诗通过对比世俗与隐逸两种生活方式,探讨了读书的真正意义,即不仅仅是获取知识,更是心灵的滋养与自我实现的过程。

收录诗词(1490)

释函可(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答戴公

魔佛界非二,罪福性原空。

章江与辽海,色味等皆同。

麋鹿亦可游,何必尽王公。

冰雪亦可餐,胡为羡马湩。

昔日庞居士,家财沉水中。

岂无男与女,相与乐融融。

但悟无生话,浮云任西东。

形式: 古风

过北里读徂东集

余家五岭本炎方,孤身远窜三韩地。

四月五月不知春,六月坚冰结河底。

今年天气稍冲和,秋尽雪飞到山寺。

出门仰天天欲沉,只杖栖栖过北里。

北里先生拥毳吟,诗成煮雪讶予至。

未曾展读泪先倾,拭泪同歌悲风起。

医巫闾高碧嵯峨,千叠万叠岚光积。

大壑一声白昼昏,黑云崩腾吼苍兕。

须臾云净松杉青,野泉泠泠石磊磊。

东海洋洋大国风,茫然万顷中无砥。

海气怒叱蜃气枯,狂涛倒飞星月沸。

三坌流驶鸭江平,寒鹰不鸣蛟龙寐。

有时亟欲掷头颅,蠹鱼悔食神仙字。

有时稼穑自谋生,三尺穹庐团妇子。

有时噀酒骂虚空,雷霆迅走黎丘惴。

有时谈笑和且平,欢狎牛蛇群白豕。

倏喜倏怒岂有常,欲杀欲活亦非意。

有时夜半步空阶,一叩青冥尺有咫。

沉魄千年呼尽来,死者可生生者死。

旧帝宵啼五国荒,闺媛暮哭长城址。

华表山前鹤唳孤,青冢犹闻月下欷。

琵琶凄切胡笳悲,未免有情谁遣此。

不知是血复是魂,化作吴刀切心髓。

心髓如铁刀如冰,片片飞入阴山里。

阴山惨惨泉冥冥,神农虞夏今已矣。

因思太古音尚希,噩噩浑浑难可冀。

尼山栖栖自卫归,苦乐忧伤各有旨。

约略删馀三百篇,发愤曾闻司马氏。

何人继者屈子骚,汨罗万古流瀰瀰。

可怜秦火恨不灰,汉室苏卿唐子美。

苏卿啮雪声韵凄,子美三迁足诗史。

五代波颓宋代儒,眉山山下出苏轼。

苏轼流离儋惠间,珠崖鹤岭供指使。

更有文山第一人,浩浩乾坤留正气。

从此荒芜将百秋,国初高杨追正始。

天下承平四海清,人人含宫家嚼徵。

琳琅金玉庙堂音,王李登坛执牛耳。

文长巨斧劈华山,中郎拍板逢场戏。

景陵一出洗烦浇,顿令搦管趋平易。

风雅茫茫失所宗,不得不推北地李。

李公豪雄步少陵,匪特形似亦神似。

先生才凌北地高,先生遇非少陵比。

阿弟捐躯阿兄流,西山之歌续二士。

不数秦关二百强,不羡蜀江千丈绮。

从来厄极文乃工,所以论文先论世。

丰干饶舌罪如山,滔滔谁易今皆是。

三百年来事莫知,天教斯道存东鄙。

不然今古亦荒凉,大雪纷纷吾与尔。

形式: 古风

大雨

去年秋潦淼茫茫,鱼鳖沙虫登我床。

瑶宫巨室皆漂没,何况流民茆札房。

死者横流生者泣,千口仅留不得食。

努力高山挖草根,至今面带黄泥色。

眼看麦短黍差长,虽未入口心有望。

上帝岂忧沟壑剩,其雨其雨乃复狂。

翻盘沉灶不肯止,庭户无光天重翳。

谁能拔剑斩顽云,捧出日轮头上置。

流民流民奈若何,生世坎壈何其多。

兵革遗馀乡国绝,又见辽海鼓风波。

老僧德薄命更鄙,偃卧若遭毒龙戏。

夜半滚滚浮枕头,不知是泪还是雨。

形式: 古风

辛卯寓普济作八歌(其一)

罪夫罪夫胡不死,百千捶楚馀头趾。

乡国遥遥一万里,中有蔓棘及弧矢。

骨肉丧尽不得归,远碛苍茫大风起。

大风起兮沙闭天,谁非人子兮心惄然。

安得手扶白日兮,上照四塞之荒烟,下照万丈之黄泉。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