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华寺

云何见祖师,要识本来面。

亭亭塔中人,问我何所见。

可怜明上座,万法了一电。

饮水既自知,指月无复眩。

我本修行人,三世积精鍊。

中间一念失,受此百年谴。

抠衣礼真相,感动泪雨霰。

借师锡端泉,洗我绮语砚。

形式: 古风 押[霰]韵

翻译

如何能见到祖师,了解真实的自我。
塔中的僧人静静站立,询问我看到了什么。
那位明智的高僧啊,佛法如闪电般明了。
深知饮水的道理,不再被月影迷惑。
我本是修道之人,历经三世苦修磨炼。
一旦心中稍有偏离,便受百年的责罚。
我恭敬地拉住僧衣,表达深深感动,泪水如雨点般落下。
恳求师父赐予圣水,洗净我口中的妄言之墨。

注释

祖师:佛教中的前辈大师。
本来面:真实的面目,即修行的本心。
塔中人:住在塔中的僧侣。
明上座:智慧出众的僧人。
万法:一切佛法。
一电:形容领悟迅速,如闪电般。
饮水:比喻对佛法的直接理解。
绮语:华而不实的话语,指妄言。

鉴赏

诗中“云何见祖师,要识本来面”表达了对禅宗追求“见性”即悟到本来的心性的渴望。祖师指的是禅宗的祖师,也就是佛教中的初祖达磨,意在寻求内在的真理。

“亭亭塔中人,问我何所见”则描绘出诗人在寺庙中与僧侣交流心得的情景。这里,“亭亭”形容建筑的静谧,表明诗人处于一个宁静的环境;“塔中人”指的是住在佛塔中的僧侣,他们可能是修行者或长老。

接下来的“可怜明上座,万法了一电”则表现了对禅宗高僧或大师智慧的赞美。这里,“明上座”指的是坐在高位上的高僧,大师;“万法了一电”形容他们的智慧如同一道光芒,照亮一切。

“饮水既自知,指月无复眩”则是用两种意象来表达对禅悟的体验。首先,“饮水既自知”比喻了内心的清澈和自我认知;其次,“指月无复眩”说明诗人通过观察自然(如指向明月)而达到一种超脱世俗、洞见真相的境界。

“我本修行人,三世积精鍊”表达了诗人的身份和他对禅法修炼的理解。这里,“我本修行人”强调了自己是追求禅定之道的人;“三世积精鍊”则指的是通过不断的修炼,跨越多个生世积累智慧。

“中间一念失,受此百年谴”则揭示了一种对错过机缘的忏悔。诗人在这里反省自己曾经因为一念之转而迷失方向,从而承受了长时间的精神苦难。

最后,“抠衣礼真相,感动泪雨霰”和“借师锡端泉,洗我绮语砚”则表达了一种对佛法真理的崇敬与向往。诗人希望通过尊敬那些已经悟道之人的教导(真相),来净化自己的心灵,并通过大师的智慧(锡端泉)洗涤掉世俗纷扰的情感和语言(绮语砚)。

整首诗体现了苏轼对于禅宗修行、对自我认识及内在真理追求的心路历程。

收录诗词(3229)

苏轼(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和仲,、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 字:子瞻
  • 号:铁冠道人
  • 籍贯: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

相关古诗词

碧落洞

槎牙乱峰合,晃荡绝壁横。

遥知紫翠间,古来仙释并。

阳崖射朝日,高处连玉京。

阴谷叩白月,梦中游化城。

果然石门开,中有银河倾。

幽龛入窈窕,别户穿虚明。

泉流下珠琲,乳盖交缦缨。

我行畏人知,恐为仙者迎。

小语辄响答,空山白云惊。

策杖归去来,治具烦方平。

形式: 古风 押[庚]韵

峡山寺

天开清远峡,地转凝碧湾。

我行无迟速,摄衣步孱颜。

山僧本幽独,乞食况未还。

云碓水自舂,松门风为关。

石泉解娱客,琴筑鸣空山。

佳人剑翁孙,游戏暂人间。

忽忆啸云侣,赋诗留玉环。

林深不可见,雾雨霾髻鬟。

形式: 古风 押[删]韵

舟行至清远县,见顾秀才,极谈惠州风物之美

到处聚观香案吏,此邦宜著玉堂仙。

江云漠漠桂花湿,海雨翛翛荔子然。

闻道黄柑常抵鹊,不容朱橘更论钱。

恰从神武来弘景,便向罗浮觅稚川。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广州蒲涧寺

不用山僧导我前,自寻云外出山泉。

千章古木临无地,百尺飞涛泻漏天。

昔日菖蒲方士宅,后来薝卜祖师禅。

而今只有花含笑,笑道秦皇欲学仙。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