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殿丞代州通判

举才不避势,必也知其长。

王官诚济济,岂得佐边疆。

代郡实雄要,昔已选帅良。

功名乃欲取,叱驭登太行。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翻译

选拔人才不避权势,必须了解他们的长处。
朝廷官员众多能力强,怎能只让他们守边疆。
代郡确实地理位置重要,过去已经选过优秀的将领。
追求功名的人啊,意欲攀登太行山去建功立业。

注释

举才:选拔人才。
避势:不避权势。
知其长:了解他们的长处。
王官:朝廷官员。
济济:众多。
佐边疆:守边疆。
代郡:地理位置重要的地区。
雄要:重要。
选帅良:选过优秀将领。
功名:功绩和名声。
太行:太行山脉,象征着高远的目标。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梅尧臣所作的《吴殿丞代州通判》。诗中表达了对吴殿丞被任命为代州通判的评价和期许。首句“举才不避势”赞扬了选拔人才时不论背景的态度,强调了公正性;“必也知其长”则指出选拔应注重个人才能。接下来提到朝廷官员众多(“王官诚济济”),暗示吴殿丞的能力足以在朝廷内部发挥作用,但诗人认为他更适合更重要的位置——“岂得佐边疆”。

诗人进一步强调代郡地理位置的重要(“代郡实雄要”),认为这是一个战略要地,需要优秀的将领来守卫。诗人回忆过去曾有优秀的人选担任过此职(“昔已选帅良”),暗示吴殿丞如果去代州,应当能延续这种优良传统。最后两句“功名乃欲取,叱驭登太行”寄予厚望,期待吴殿丞能够凭借自己的能力和威望,在边疆建功立业,如同驾驭马匹登上太行山那样豪迈。

总的来说,这首诗赞美了吴殿丞的才能,并鼓励他在更广阔的舞台上施展抱负,体现了对人才的肯定和对边疆治理的重视。

收录诗词(2914)

梅尧臣(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 籍贯:宣州宣城(今属安徽)
  • 生卒年:1002~1060

相关古诗词

宋中道失小女戏宽之

宋子失汝婴,苦将造物怪。

造物本无恶,尔责亦已隘。

且如工作器,宁复保存坏。

收泪切勿悲,他时多婿拜。

形式: 古风 押[卦]韵

宋中道快我生女

尔尝喜诅予,生女竟勿怪。

今遂如尔口,是宜为尔快。

亦既以言酬,固且殊眦睚。

慰情何必男,兹语当自戒。

形式: 古风 押[卦]韵

宋次道一百五日往郑拜墓

去不避风雨,泣望松柏门。

飒然风悲响,如感泉下魂。

沃酹向坟土,空湿陈草根。

人归夜月冷,石马在九原。

形式: 古风 押[元]韵

宋次道家摘宝相花归清平里

往岁见此花开迟,手撷群芳因醉嗅。

今来须约烂漫看,及过风雨又已后。

主人为我特殷勤,架底深深掇孤秀。

密枝阴蔓不争开,薄红细叶尖相斗。

先时已落已扫除,最晚堪怜子所厚。

呼童归遗不可缓,金盘付与急奔骤。

暮还已见映雪髻,初拈尚觉香在袖。

官桥夜市正沽酒,沽酒共赏莫待昼。

形式: 古风 押[宥]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