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华父母叶氏挽词(其二)

瑶岩嵯峨兮龙翔凤飞,玄庐肃启兮松楸露晞。

东望宰陇兮券台依依,灵辰不留兮夷床晓移。

紫萸黄菊兮奠祖一卮,熏炉经卷兮俨如生时。

灵幄香销兮犹有嫔衣,音容寂寂兮万古永归。

龙㡛黼翣兮骖神魌,一声万里兮风号谷悲。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王柏的作品,名为《马华父母叶氏挽词(其二)》。从诗中可以感受到浓郁的哀思和对逝者的深切怀念。

“瑶岩嵯峨兮龙翔凤飞,玄庐肃启兮松楸露晞。”这两句开篇描绘了一幅宏伟壮丽的山水画面,瑶石构成的山峰高峻而奇特,仿佛有龙凤在空中翱翔。玄色的庙宇庄严肃穆,松树和楸木在阳光下显得格外鲜明。这不仅是景物的描写,也象征着逝者的高尚品格和精神世界。

“东望宰陇兮券台依依,灵辰不留兮夷床晓移。”诗人面向东方的宰陇山(即终南山),心中充满了对逝者不舍的思念。券台(古代官府的建筑)一层层叠加,显示出一种历史的沉重感。灵辰,即逝者的生辰,诗人在此表达对逝者生命短暂、不能久留的人世无常的哀伤。

“紫萸黄菊兮奠祖一卮,熏炉经卷兮俨如生时。”这两句写的是祭祀之地的景象。紫萸和黄菊是供奉于祭坛上的花卉,诗人通过这些细节描绘出一种庄重而神圣的氛围。熏炉中的香气与经卷的摆放,都让人联想到逝者的生前情景,显示了诗人对逝者生活习惯的熟悉和怀念。

“灵幄香销兮犹有嫔衣,音容寂寂兮万古永归。”灵幄,即祭祀用的帐幕,香气消散后还留有逝者的衣物,这些亲切的遗物让诗人感到一种难以割舍的情感。音容寂寂,形貌和声音都已不再,但在诗人的心中,逝者将永远被记住。

“龙㡛黼翣兮骖神魌,一声万里兮风号谷悲。”最后两句以龙的形象来比喻逝者的高洁品格,而“一声万里”则描绘了一种超越时空的永恒回响,表达了诗人对逝者不朽精神的赞颂和哀思。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祭祀之地以及逝者生前的细节描述,展现出诗人的深情怀念。这种怀念不仅是对逝者的悲痛,也是对逝者高尚品格的缅怀和赞美。这是一首充满了哀思与崇敬的情感之作。

收录诗词(454)

王柏(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生于宋宁宗庆元三年,卒于度宗咸淳十年,年七十八岁。少慕诸葛亮为人,自号长啸,三十岁后以为“长啸非圣门持敬之道”,遂改号鲁斋。金华(今属浙江)人。从何基学,以教授为业,曾受聘主丽泽、上蔡等书院。度宗咸淳十年卒,年七十八,谥文宪。柏著述繁富,有《诗疑》、《书疑》等,大多已佚。其诗文集《甲寅稿》亦已佚,明正统间六世孙王迪裒集为《王文宪公文集》二十卷,由义乌县正刘同于正统八年(一四四三)刊行。事见《续金华丛书》本卷末附《王文宪公圹志》,《宋史》卷四三八有传

  • 字:会之
  • 籍贯:婺州金华
  • 生卒年:1197-1274

相关古诗词

马华父母叶氏挽词(其一)

苕溪猩鬼兮呼啸幽篁,绣衣一出兮血膏斧铓。

笳鼓归来兮拜舞北堂,潢池夷靖兮母训是将。

慈颜开喜兮家国之祥,薰风自南兮草木正长。

胡不百年兮俾寿而康,庭萱夜殒兮奁玉昼藏。

使者菲屦兮桐杖皇皇,一道生灵兮悲如我伤。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马华父母叶氏挽章

力疾呼儿语,民方弄潢池。

儿职不可缓,母疾尚可为。

绣衣才出境,萧斧旋芟夷。

百姓得奠枕,归来拜慈帷。

母训不敢坠,母喜开双眉。

阴功覃雨露,庆报当期颐。

孟夏草木长,庭萱何遽萎。

平生事俭约,犹有嫔时衣。

熏炉经卷静,不复朝莫披。

西风秋又晚,萸菊思年时。

瞿瞿临祖奠,清血应涟洏。

明朝鹤岩道,旧冢连新悲。

形式: 古风

乌伤行

惟皇降衷于下民,暴秦莫殄心之仁。

孝哉颜氏一有感,毕逋衔土成丘茔。

彼亦莫知其所以,自甘血觜含馀辛。

志壹动气气动志,凤仪麟出理亦均。

环百里地画疆井,千有馀载蒙嘉名。

绣衣使者迂六辔,下马肃拜心凌兢。

大书瑰辞镇松柏,便有山鬼呵崖阴。

明刑弼教期无刑,何如先使教化明。

流传墨本到此屋,有人心者俱作兴。

但愿人人常此心,安得作乱干章程。

形式: 古风

书隐和韵谢再答之

我已百念灰,只有敬贤念。

事之云乎哉,敢分席半片。

不思笙鹤随,犹望衣钵禅。

举杯邀杖履,同问春深浅。

徘徊梅月下,不嗔蘋藻荐。

公诗太过情,置我冰而炭。

年来从心游,琴瑟幸非远。

一谦生万和,一默屈大辨。

今日知公心,它日识公面。

朝夕愿趋隅,稽首侍香案。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