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踏破匡庐百万重,不知何处是归宗。
堂开可结东林社,来听阇黎半夜钟。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僧人对归宗寺的执着向往与坚定决心,以及诗人对其深沉的理解和尊重。通过“踏破匡庐百万重,不知何处是归宗”这两句,诗人以夸张的手法展现了僧人追求精神归宿的坚韧不拔,仿佛穿越重重困难,只为寻觅心灵的安放之所。接下来,“堂开可结东林社,来听阇黎半夜钟”则进一步描绘了僧人希望在东林社中静心修行,聆听佛法之声的情景,表达了他对佛教生活的向往和对精神净化的渴望。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现了僧人对佛教信仰的虔诚与执着,也体现了诗人对这种精神追求的深刻理解和共鸣。通过细腻的笔触,诗人将人物的情感与志向融入自然景色之中,营造出一种超脱世俗、追求内心平静的意境,展现了中国古典文学中对于精神世界探索的独特魅力。
不详
万历五年进士。同年,以疏论张居正夺情,得罪,廷杖戍贵州都匀卫。居戍所六年,研治理学有成。居正死,召拜吏科给事中,以敢言称。历官南京吏部员外郎,以母丧归。家居讲学几三十年,名扬天下。天启初还朝,进刑部右侍郎,拜左都御史。虽首进和衷之说,不为危言激论,仍为魏忠贤所忌。以建首善书院讲学事,为魏党所攻,被迫辞归。卒谥忠介。有《愿学集》
我向青山学懒慵,君还古寺振高踪。
他年法雨诸天集,惊起潭中久卧龙。
宝地久无狮子吼,野狐时复出蒿莱。
回看佛骨青霄上,照彻寒山万劫灰。
僧依水竹情偏寂,客到空庭念亦休。
尔我相看无片语,心随明月大江流。
题诗曾记昔年游,一别俄看已十秋。
松桧参天人境静,会心无语万缘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