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下作二首(其二)

畏暑不巾袜,步月支短筇。

瘦身发鬅鬙,顾影如孤松。

径幽萤开阖,池涨鱼噞喁。

飞泉穿北垣,珠玉相撞舂。

东湖更奇绝,百亩银初镕。

但能抱琴往,绝恨欠鹤从。

重露倾荷盘,微风堕芙蓉。

欢言美清夜,缥渺吹疏钟。

空中飞仙人,粲然冰雪容。

笑我老尘世,不记瑶台逢。

形式: 古风 押[冬]韵

翻译

因惧暑热而不戴头巾和穿袜子,手持短竹杖在月下漫步。
身体消瘦,头发蓬乱,照见自己的影子像孤独的松树。
小径幽深,萤火虫忽明忽暗,池塘水位上涨,鱼儿低声交谈。
泉水穿过北墙,如同珠玉相撞,发出清脆的声音。
东湖景色更是奇特,仿佛百亩银液刚刚熔化。
只要有琴可弹,我就满足,只遗憾缺少仙鹤作伴。
露水打湿了荷叶,微风吹落了芙蓉花。
美好的夜晚,我们畅谈,远处传来稀疏的钟声。
天空中似乎有仙人飞过,容颜如冰雪般明亮。
他们笑我沉溺于俗世,忘记了在仙境的相遇。

注释

畏暑:惧怕暑热。
短筇:短竹杖。
瘦身:消瘦的身体。
顾影:照见身影。
径幽:小径幽深。
池涨:池塘水位上涨。
飞泉:飞溅的泉水。
珠玉:比喻水滴。
东湖:湖名。
银初镕:如熔化的银液。
抱琴:怀揣着琴。
鹤从:有鹤相伴。
重露:厚重的露水。
微风:轻柔的风。
欢言:愉快的交谈。
缥渺:隐约的。
空中:天空中。
冰雪容:如冰雪般的容颜。
老尘世:世俗生活。
瑶台:仙境。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陆游的《月下作二首(其二)》,描绘了月夜散步的情景。诗人因为畏惧暑热,不戴头巾也不穿袜子,手持短杖漫步。他形容自己身形消瘦,头发蓬乱,仿佛孤独的松树映照在月光下。月夜幽深,萤火虫时明时灭,池塘中的鱼儿低声交谈。飞泉穿过北墙,声音如同珠玉相撞,增添了夜晚的清凉。诗人赞赏东湖的美景,宛如百亩银液初凝,希望能带着琴声前往,只是遗憾缺少仙鹤相伴。

接着,诗人注意到露水打湿了荷花,微风吹落了芙蓉,营造出宁静而美好的夜晚。他沉醉于这清夜之欢,听到远处寺庙传来的稀疏钟声。在空中,他似乎看见了仙人的身影,容貌如冰雪般晶莹。仙人笑他深陷尘世,忘记了在仙境的相遇。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月夜自然景色的欣赏,以及对超凡脱俗生活的向往和自嘲。

收录诗词(9386)

陆游(宋)

成就

创作诗歌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经历

南宋著名诗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孝宗时赐进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官至宝章阁待制。晚年退居家乡。

  • 字:务观
  • 号:放翁
  • 籍贯: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
  • 生卒年:1125—1210

相关古诗词

月下作二首(其一)

池上迎微风,柏间蹋凉月。

冷然醉梦醒,一洗烦恼热。

嗟予世外人,火食常呕噎。

易求云表露,难觅太古雪。

况欲试秘方,琼浆和玉屑。

俛首居俗间,愁若鹰在绁。

惟兹服月芒,比岁稍得诀。

但令天无云,岂复计圜缺。

玉钩定谁挂,冰轮了无辙。

诗成独高咏,灵府炯澄澈。

形式: 古风

月下步至临皋亭

芒鞋踏松阴,迨此船未发。

清游岂无伴,三友风露月。

山川郁盘纡,鸥鹭浩灭没。

当年老先生,想像散醉发。

浮生等昨梦,久已埋玉骨。

吾侪幸彊健,何事拘簪笏。

形式: 古风 押[月]韵

月下独行桥上

新秋未再旬,月露已浩然。

放翁一幅巾,与影俱翩仙。

飞桥挂澄溪,幽窦鸣细泉。

开岁才俛仰,已近摇落天。

殊方久滞留,感此岁月迁。

归来看青灯,悄怆不得眠。

形式: 古风 押[先]韵

月下野步

空中磊落斗跨天,道旁荒寒月满川。

行歌惊起鸥鹭眠,三万里在拄杖边。

敲门索酒太华前,飞渡黄河不须船。

袖中短铁青蜿蜒,昔曾巴邱从老仙。

削平岩崖抉云烟,此妙可得不可传。

雷声殷殷电煜然,已觉辽碣无腥膻。

雪花如席登祁连,归来却看东封年。

形式: 古风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