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训诗

行藏虚实自家知,祸福因由更问谁。

善恶到头终有报,只争来早与来迟。

閒中检点平生事,静坐思量日所为。

常把一心行正道,自然天地不相亏。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鉴赏

这首《垂训诗》是唐代诗人令超的作品,通过简洁明了的语言,传达了深刻的哲理和道德观念。

首句“行藏虚实自家知”,意味着个人的行为和内心的真实,只有自己最清楚。接着,“祸福因由更问谁”则提出一个问题:人生的喜乐哀愁、顺逆得失,其根源何在?是否还有人能给出确切的答案?

“善恶到头终有报,只争来早与来迟”两句,强调了因果报应的观念,善行和恶行最终都会得到相应的回报,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这种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深远的影响,鼓励人们行善积德,避免作恶。

“閒中检点平生事,静坐思量日所为”提示人们在闲暇之时回顾自己的过去,静心思考每日的行为,以此进行自我反省和提升。

最后,“常把一心行正道,自然天地不相亏”表达了追求正道的决心,认为只要坚持正直的道路,自然会得到天地的庇佑和认可,不会受到损失或亏欠。

整体而言,《垂训诗》以简练的语言,深刻地探讨了人生哲学、道德修养以及因果报应等主题,对后世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收录诗词(1)

令超(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题廊壁

肃肃秋风送暮钟,江门束鹿傍苍松。

野人不与朝家事,早晚焚香拜九重。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冬]韵

示纸衣道者颂

觉性圆明无相身,莫将知见妄疏亲。

念异便于玄体昧,心差不与道为邻。

情分万法沈前境,识鉴多端丧本真。

如是句中全晓会,了然无事昔时人。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五相偈(其一)

白衣须拜相,此事不为奇。

积代簪缨者,休言落魄时。

形式: 偈颂 押[支]韵

五相偈(其二)

子时当正位,明正在君臣。

未离兜率界,乌鸡雪上行。

形式: 偈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