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入道曾经离乱前,长干古寺住多年。
爱贫唯制莲花足,取性闲书树叶篇。
自笑不归看石榜,谁高无事弄苔泉。
身外空名何足问,吾心已出第三禅。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修行者在佛寺中寻求心灵超脱的境界。"入道曾经离乱前,长干古寺住多年"表明诗人早已投身于佛法,远离尘世的纷扰,在一座古老的长干寺中静修多年。
接下来的两句"爱贫唯制莲花足,取性闲书树叶篇"透露出诗人对物质生活的淡泊,以及对精神世界的追求。他只钟爱那些简单而纯净的事物,比如莲花,并且从自然中汲取灵感,通过书写来表达自己的心性。
"自笑不归看石榜,谁高无事弄苔泉"则显示了诗人对世俗名利的超然态度。他不再关注那些刻在石头上的功业或是别人的评价,而是享受着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乐趣,如同孩童般戏弄着微小的泉水。
最后两句"身外空名何足问,吾心已出第三禅"则是诗人对自己精神修为的自信。他认为那些外在的荣誉或称谓已经不再重要,因为他的内心已经达到了佛法中所说的"第三禅",即心性安定、喜悦与光明同在的一种境界。
整首诗流露出一种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境界,是对佛教修行生活的一种美好描绘。
不详
俗姓谢,是中国山水诗创始人谢灵运的十世孙,唐代著名诗人、茶僧,吴兴杼山妙喜寺主持,在文学、佛学、茶学等方面颇有造诣。与颜真卿、灵澈、陆羽等和诗,现存470首诗。多为送别酬答之作。情调闲适,语言简淡。的诗歌理论著作《诗式》
春意赏不足,承夕步东园。
事表精虑远,月中华木繁。
开襟寄清景,遐想属空门。
安得纚芳屣,看君幽径萱。
厌上乌桥送别频,湖光烂熳望行人。
欲将夜舸陪嘉月,肯住空林伴老身。
独鹤翩翻飞不定,归云萧散会无因。
从何得道怀惆怅,莫是人间屡见春。
香炉七岭秀,秋色九江清。
自古多禅隐,吾常爱此行。
寻师经鄂渚,受请到青城。
离别人间事,何关道者情。
驿吏满江城,深仁见此情。
士林推玉振,公府荐冰清。
为政移风久,承恩就日行。
仲容纶綍贵,南巷有光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