荅李侍御问

入道曾经离乱前,长干古寺住多年。

爱贫唯制莲花足,取性闲书树叶篇。

自笑不归看石榜,谁高无事弄苔泉。

身外空名何足问,吾心已出第三禅。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翻译

在进入修道之路前,经历过战乱,长久居住在长干的古寺里。
喜爱清贫只制作莲花形状的佛足印,修身养性时闲暇书写关于佛法的篇章。
自嘲不去关注石碑上的排名,谁又高尚到无事时去玩弄长满青苔的泉水呢。
身外的虚名何足挂齿去追问,我的心境已超脱至第三禅的境界。

注释

入道:开始修行之路。
离乱:战乱,社会动荡。
长干:地名,代指古寺所在地。
古寺:历史悠久的寺庙。
爱贫:喜好简朴、清贫的生活。
莲花足:佛足印,象征佛陀的足迹,常以莲花装饰表示圣洁。
取性:修养心性。
树叶篇:以树叶为材料书写佛经或修行心得。
自笑:自我嘲笑,自嘲。
石榜:石碑上的榜单,可能指功名排名。
谁高:谁更高尚。
苔泉:布满青苔的泉水,代表自然、隐逸的环境。
身外空名:世俗中的名声地位。
何足问:不值得去关心。
吾心:我的心,指内心世界。
第三禅:佛教中深度冥想的境界,超越了初级和中级的禅定状态。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修行者在佛寺中寻求心灵超脱的境界。"入道曾经离乱前,长干古寺住多年"表明诗人早已投身于佛法,远离尘世的纷扰,在一座古老的长干寺中静修多年。

接下来的两句"爱贫唯制莲花足,取性闲书树叶篇"透露出诗人对物质生活的淡泊,以及对精神世界的追求。他只钟爱那些简单而纯净的事物,比如莲花,并且从自然中汲取灵感,通过书写来表达自己的心性。

"自笑不归看石榜,谁高无事弄苔泉"则显示了诗人对世俗名利的超然态度。他不再关注那些刻在石头上的功业或是别人的评价,而是享受着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乐趣,如同孩童般戏弄着微小的泉水。

最后两句"身外空名何足问,吾心已出第三禅"则是诗人对自己精神修为的自信。他认为那些外在的荣誉或称谓已经不再重要,因为他的内心已经达到了佛法中所说的"第三禅",即心性安定、喜悦与光明同在的一种境界。

整首诗流露出一种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境界,是对佛教修行生活的一种美好描绘。

收录诗词(514)

皎然(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俗姓谢,是中国山水诗创始人谢灵运的十世孙,唐代著名诗人、茶僧,吴兴杼山妙喜寺主持,在文学、佛学、茶学等方面颇有造诣。与颜真卿、灵澈、陆羽等和诗,现存470首诗。多为送别酬答之作。情调闲适,语言简淡。的诗歌理论著作《诗式》

  • 字:清昼
  • 籍贯:湖州(浙江吴兴)
  • 生卒年:730-799

相关古诗词

荅豆卢居士春夜游东园见怀

春意赏不足,承夕步东园。

事表精虑远,月中华木繁。

开襟寄清景,遐想属空门。

安得纚芳屣,看君幽径萱。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元]韵

送大宝上人归楚山

厌上乌桥送别频,湖光烂熳望行人。

欲将夜舸陪嘉月,肯住空林伴老身。

独鹤翩翻飞不定,归云萧散会无因。

从何得道怀惆怅,莫是人间屡见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送广通上人游江西

香炉七岭秀,秋色九江清。

自古多禅隐,吾常爱此行。

寻师经鄂渚,受请到青城。

离别人间事,何关道者情。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送乌程李明府得陟状赴京

驿吏满江城,深仁见此情。

士林推玉振,公府荐冰清。

为政移风久,承恩就日行。

仲容纶綍贵,南巷有光荣。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