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独居何意足,山色在前门。
身野长无事,心冥自不言。
闲行数乱竹,静坐照清源。
物外从知少,禅徒不耐烦。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皎然的《题山壁示道维上人》。诗中描绘了诗人独居于自然山水之中的宁静生活,以及他内心的平和与淡泊。
"独居何意足,山色在前门。"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孤独生活的满足感,山色如同屏障,将外界的一切喧嚣隔绝,使得心灵得以安宁。
"身野长无事,心冥自不言。" 身体置于自然之中,无需忙碌;内心深处,不需要言语表达,这种境界是超越世俗的平静与和谐。
"闲行数乱竹,静坐照清源。" 诗人在空闲时漫步于竹林之间,感受自然之美;坐在静寂中,对着清澈的溪流沉思,这些都是诗人与大自然对话的方式。
"物外从知少,禅徒不耐烦。" 诗人通过与自然的交流,认识到世间万物皆有其道理,从而减少了俗世的纷争;对于那些修行的人来说,他们无法忍受世上的繁杂和烦恼。
总体来看,这首诗展现了一种超脱尘世、回归自然的心境。诗人通过对自然美景的描绘,表达了自己追求心灵宁静与精神自由的生活态度。
不详
俗姓谢,是中国山水诗创始人谢灵运的十世孙,唐代著名诗人、茶僧,吴兴杼山妙喜寺主持,在文学、佛学、茶学等方面颇有造诣。与颜真卿、灵澈、陆羽等和诗,现存470首诗。多为送别酬答之作。情调闲适,语言简淡。的诗歌理论著作《诗式》
武原离乱后,真界积尘埃。
残月生秋水,悲风起故台。
居人今已尽,栖鸽暝还来。
不到无生理,应堪赋七哀。
陈世凋亡后,仁祠识旧山。
帝乡乔木在,空见白云还。
双塔寒林外,三陵暮雨间。
此中难战胜,君独启禅关。
不下南昌县,书斋每日闲。
野花当砌落,溪鸟逐人还。
有兴常临水,无时不见山。
千峰数可尽,不出小窗间。
何处好攀跻,新亭俯旧溪。
坐中千里近,檐下四山低。
小浦依林曲,回塘绕郭西。
桃花春满地,归路莫相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