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文仲省亲

曾参爱孝通神明,乐正子春游其门。

下堂伤足不忍出,流光至今覃后昆。

阿文全似李令伯,更相为命母与孙。

母年可惧发委雪,诸父骈头埋九原。

淮山之阳归未得,饮啜无以供晨昏。

脱身来寄岂获己,方寸摇摇旌旆翻。

飞云入望且还岫,况乃凯风吹棘薪。

白水真人挽不住,却垂故橐驰京尘。

皇天后土识君意,如君勿忧长贱贫。

形式: 古风

鉴赏

此诗《送文仲省亲》由宋代诗人邹浩所作,通过描绘孝道与亲情的深厚情感,展现了古代社会中对孝行的推崇与重视。

首句“曾参爱孝通神明”,借用了曾参孝顺的故事,强调孝行的神圣与深远影响。接着“乐正子春游其门”则进一步阐述了孝道的传承与普及,乐正子春在门下学习,象征着孝道的教育与传播。

“下堂伤足不忍出,流光至今覃后昆”两句,通过描述孝子因伤足而无法离家,其孝行感动天地,影响后代,表达了孝行的深远意义和影响力。

“阿文全似李令伯,更相为命母与孙”将文仲比作李令伯,强调了他与母亲、孙辈之间的深厚亲情,以及相互扶持的孝行。

“母年可惧发委雪,诸父骈头埋九原”描绘了母亲年迈,满头白发,父亲们已逝,埋葬于九原,突出了孝行与时间的流逝、生命的有限性。

“淮山之阳归未得,饮啜无以供晨昏”表现了文仲未能及时回家探亲的遗憾,以及在远方难以照顾家人的无奈。

“脱身来寄岂获己,方寸摇摇旌旆翻”表达了文仲离开家乡的不舍与内心的动荡,以及对孝行的坚持与追求。

“飞云入望且还岫,况乃凯风吹棘薪”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暗示了文仲虽有困难,但终将克服,如同春风拂过枯木,带来生机。

“白水真人挽不住,却垂故橐驰京尘”表达了对文仲孝行的敬仰,即使他无法回到故乡,但他的精神将永存。

最后,“皇天后土识君意,如君勿忧长贱贫”寄托了对文仲孝行的认可与祝福,希望他能被上天保佑,无论身处何地,都能得到幸福与安宁。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情的叙述,展现了孝道的崇高与伟大,以及对家庭亲情的深刻体悟。

收录诗词(979)

邹浩(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遇赦归里后于周线巷住处辟一园名“道乡”,故自号道乡居士。生于宋仁宗嘉祐五年,卒於徽宗政和元年,年五十二岁。元丰五年(1082)进士,调扬州颍昌府教授。吕公著、范纯仁为郡守,皆礼遇之。哲宗朝,为右正言,累上疏言事。章惇独相用事,浩露章数其不忠,因削官,羁管新州。徽宗立,复为右正言,累迁兵部侍郎两谪岭表,复直龙图阁。卒谥忠,学者称道乡先生。浩著《道乡集》四十卷,《四库总目》传于世

  • 籍贯:常州晋陵(今江苏常州)
  • 生卒年:1060—1111

相关古诗词

赋羲皇上人分韵得风字

妙达万物祖,天地生胸中。

坦腹夏日眠,五柳来熏风。

不弦虞舜琴,不觞唐尧钟。

况复羲皇前,岂直将无同。

形式: 古风

双璧歌寄马叔宝

君不见朱公托身天地中,四方万货常憧憧。

其间双璧最奇宝,分明日月生西东。

问公酬价初几所,一者千金一半此。

精神肉好非不同,侧视裁差厚薄耳。

公心夙悟谁得窥,但无故橐无留赀。

交贫族远富衣食,高义日与清风驰。

梁人有狱久不决,君臣相顾空嚬眉。

公来答问只一语,群疑亟判如蓍龟。

须知成效异霄壤,颇恨儒冠多失之。

多失之,胡弗思,他年薄俗待尔移,奈何璧价先自亏。

形式: 古风

送表兄华元翰赴四会尉

颐山颍水天西东,四载相望二千里。

我守枯株未得还,君逐飞蓬忽然至。

坐令桑梓落眼中,顿觉精神到尘外。

昔人逃空喜足音,况乃謦欬逢昆弟。

此会由来天予之,几日冷风清暑气。

君才荣华早驰名,荆国先生曾改视。

殿前射策失龙头,仕处波涛起平地。

胸中万虑不一施,却作明时岭南尉。

太夫人年七十三,诸子半掩黄垆逝。

兰陔养志独赖君,路远何由复迎侍。

当思有以慰其心,莫把光阴较荣悴。

本朝丞相岂不盛,尚辈流人已三岁。

君今补考裁秋冬,托身民上与之异。

萧条官府似僧居,春入梅花更堪醉。

要须相与无町畦,卷舌为喑真得计。

我家宅相世所知,矫首南云从此俟。

形式: 古风

送章显父推官改官

高堂夫人九十馀,一子晚方趋仕途。

前年封邑非子致,更待子荣新命书。

子纡墨绶来汉东,百里气和年屡丰。

声名籍籍动群耳,还似当时诗赋中。

诸公欲默安得已,争溯日边飞荐纸。

拔身左选归尚书,摅发平生从此始。

摅发平生从此始,未足为子增欣喜,所喜荣亲有期矣。

郡邑疏恩寿齯齿,斑衣儿啼奉甘旨。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