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夏五大雨浃月,南亩半成泽国,而梁溪人尚有画舫游湖者,词以寄慨

翠釜一朝裂,铜狄尽流船。

江南五月天漏,炼石补仍穿。

骤若淫龙喷沫,狂比长鲸跋浪,庐舍没长川。

菱蔓绕床下,钓艇繫门前。今何日,民已困,况无年。

家家秧马,闲坐墟井断炊烟。

何处玉箫金管,犹唱雨丝风片,烟水泊游船。

此曲纵娇好,听者似啼猿。

形式: 词牌: 水调歌头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江南地区遭受大雨侵袭后的严重景象。"翠釜一朝裂,铜狄尽流船",形象地写出洪水泛滥,连坚固的器物都难以抵挡,船只被冲走。"江南五月天漏,炼石补仍穿",进一步强调雨势之大,连修补天地缝隙的神话般的努力也无法阻止水灾。

诗人接着用"骤若淫龙喷沫,狂比长鲸跋浪"比喻暴雨如龙蛇喷水、鲸鱼掀浪,展现了洪水的猛烈。"庐舍没长川",房屋淹没在滔滔洪水中,生活陷入困境。"菱蔓绕床下,钓艇繫门前",则描绘了灾后凄凉的景象,渔舟成为仅有的生活依靠。

接下来,诗人对百姓的苦难表达了深深的忧虑:"今何日,民已困,况无年",质问何时才能结束这样的苦日子,因为连丰收的希望都破灭了。"家家秧马,闲坐墟井断炊烟",农夫们无所事事,村落里炊烟稀少,生活艰辛。

最后,诗人对那些在灾难中仍能享受游湖之乐的人提出批评,"何处玉箫金管,犹唱雨丝风片,烟水泊游船",他们无视民间疾苦,还在演奏乐曲,歌声与现实形成鲜明对比。"此曲纵娇好,听者似啼猿",这优美的曲调在诗人看来,却如同哀猿啼叫,令人悲痛。

整首诗通过生动的描绘和强烈的对比,表达了对自然灾害带来的民生疾苦的深切同情和对社会不公的批判。

收录诗词(1701)

陈维崧(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骈文作家。清初诸生,康熙十八年(1679)举博学鸿词,授翰林院检讨。54岁时参与修纂《明史》,4年后卒于任所

  • 字:其年
  • 号:迦陵
  • 籍贯:宜兴(今属江苏)
  • 生卒年:1625~1682

相关古诗词

长亭怨慢.夏日吴门道中寄内

记睡醒、纱巾轻堕,又促移床,树阴中卧。

院悄人稀,举首閒数碧星颗。

井华浴簟,渐月映、中门锁。

唤绿茗盈盈,恰一缕、红生廊火。几朵。

是才开茉莉,小傍苧衫斜亸。

抽书赌背,总排定、夜分幽课。

弄不了、茭粉菱丝,写难尽、偷声入破。

惹万种、思量凭仄,烟桡风舸。

形式: 词牌: 长亭怨慢

摸鱼儿

是谁家、本师绝艺,檀槽搯得如许。

半弯逻逤无情物,惹我伤今吊古。君何苦。

君不见、青衫已是人迟暮。江东烟树。

纵不听琵琶,也应难觅,珠泪曾乾处。

凄然也,恰似秋宵掩泣。灯前一队儿女。

忽然凉瓦飒然飞,千岁老狐人语。浑无据。

君不见、澄心结绮皆尘土。两家后主。

为一两三声,也曾听得,撇却家山去。

形式: 词牌: 摸鱼儿

西江月.喜见狮儿四首(其一)

猛兽产于绝域,骁腾来自安西。

一呼百物尽披靡,何论猘奴鹞子。

我顾灰颓若此,儿应跳荡如斯。

神仙将相讵难为,万事取之以气。

形式: 词牌: 西江月

西江月.喜见狮儿四首(其三)

儿已健如黄犊,翁何此日才来。

怒涛雪浪吼长淮,兵火连天四载。

细听吴音小却,戏投粔籹旋回。

怪娘奁畔有于思,笑问客家何在。

形式: 词牌: 西江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