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山僧不遇作

石径入丹壑,松门闭青苔。

闲阶有鸟迹,禅室无人开。

窥窗见白拂,挂壁生尘埃。

使我空叹息,欲去仍裴回。

香云遍山起,花雨从天来。

已有空乐好,况闻青猿哀。

了然绝世事,此地方悠哉。

形式: 古风 押[灰]韵

翻译

石头小路深入红色山谷,松木门紧闭着覆盖着青苔。
安静的台阶上留下了鸟儿的足迹,禅房空无一人,门未开启。
透过窗户看见白色的拂尘,挂在墙上积满了尘埃。
这让我徒然叹息,想要离去却又徘徊不前。
香气弥漫的云雾在山间升起,如花雨般从天而降。
这里已有清静的乐趣,更何况还有青猿的哀鸣声。
一切都了悟,远离尘世纷扰,这里真是悠闲自在。

注释

石径:石头小路。
丹壑:红色山谷。
松门:松木门。
青苔:青绿色的苔藓。
闲阶:安静的台阶。
鸟迹:鸟儿留下的痕迹。
禅室:禅房。
无人开:无人进出。
白拂:白色的拂尘。
尘埃:尘土。
叹息:感叹。
裴回:徘徊。
香云:香气弥漫的云雾。
花雨:像花一样的雨滴。
空乐:清静的乐趣。
青猿哀:青猿的哀鸣。
绝世事:了悟世俗之事。
悠哉:悠闲自在。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深山访道图景,诗人在自然中寻找心灵的宁静与解脱。开篇"石径入丹壑"、"松门闭青苔"即刻画出一条蜿蜒曲折的小路通向神秘的丹紫之谷,而松树作为门扉,门前是那被时间遗忘的青苔,显得格外宁静。

"闲阶有鸟迹,禅室无人开"则透露诗人寻访僧人的意图,但在空寂的寺庙中,只剩下鸟儿留下的足迹。"窥窗见白拂,挂壁生尘埃"中的"窥窗"表明诗人对内在世界的探索,而"白拂"与"尘埃"则是时间流逝和物质世界淡漠的象征。

"使我空叹息,欲去仍裴回"显示了诗人心中的矛盾与挣扎,虽然想要离去,但又被这片刻的宁静所吸引。紧接着"香云遍山起,花雨从天来"则是自然景象的描绘,香气弥漫的云雾和如同花瓣般的细雨共同营造了一种超凡脱俗的氛围。

"已有空乐好,况闻青猿哀"中"空乐"指的是心灵上的满足,而"青猿哀"则增添了几分神秘与动情。最后"了然绝世事,此地方悠哉"表达了诗人对尘世烦恼的超脱和对此处宁静环境的向往。

整首诗通过对山中寺庙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内心世界的宁静与超然,同时也传递了一种对物质世界淡出的情感体验。

收录诗词(1046)

李白(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享年61岁。其墓在今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 字:太白
  • 号:青莲居士
  • 生卒年:701年-762年

相关古诗词

寻阳送弟昌峒鄱阳司马作

桑落洲渚连,沧江无云烟。

浔阳非剡水,忽见子猷船。

飘然欲相近,来迟杳若仙。

人乘海上月,帆落湖中天。

一睹无二诺,朝欢更胜昨。

尔则吾惠连,吾非尔康乐。

朱绂白银章,上官佐鄱阳。

松门拂中道,石镜回清光。

摇扇及于越,水亭风气凉。

与尔期此亭,期在秋月满。

时过或未来,两乡心已断。

吴山对楚岸,彭蠡当中州。

相思定如此,有穷尽年愁。

形式: 古风

寻阳紫极宫感秋作

何处闻秋声,翛翛北窗竹。

回薄万古心,揽之不盈掬。

静坐观众妙,浩然媚幽独。

白云南山来,就我檐下宿。

懒从唐生决,羞访季主卜。

四十九年非,一往不可复。

野情转萧洒,世道有翻覆。

陶令归去来,田家酒应熟。

形式: 古风 押[屋]韵

寻高凤石门山中元丹丘

寻幽无前期,乘兴不觉远。

苍厓渺难涉,白日忽欲晚。

未穷三四山,已历千万转。

寂寂闻猿愁,行行见云收。

高松来好月,空谷宜清秋。

溪深古雪在,石断寒泉流。

峰峦秀中天,登眺不可尽。

丹丘遥相呼,顾我忽而哂。

遂造穷谷间,始知静者闲。

留欢达永夜,清晓方言还。

形式: 古风

寻鲁城北范居士失道落苍耳中见范置酒摘苍耳作

雁度秋色远,日静无云时。

客心不自得,浩漫将何之。

忽忆范野人,闲园养幽姿。

茫然起逸兴,但恐行来迟。

城壕失往路,马首迷荒陂。

不惜翠云裘,遂为苍耳欺。

入门且一笑,把臂君为谁。

酒客爱秋蔬,山盘荐霜梨。

他筵不下箸,此席忘朝饥。

酸枣垂北郭,寒瓜蔓东篱。

还倾四五酌,自咏猛虎词。

近作十日欢,远为千载期。

风流自簸荡,谑浪偏相宜。

酣来上马去,却笑高阳池。

形式: 古风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