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名为《失子》,是金代诗人王若虚的作品。诗中表达了失去孩子的悲痛之情以及对命运的无奈与接受。
首句“妍妍掌中儿,舍我一何遽”描绘了孩子在父母手中娇嫩可爱的情景,却突然失去了,表达了父母的震惊和悲痛。接着,“其来谁使之,而复奄然去”询问是谁让这样的悲剧发生,又为何如此迅速地带走孩子,充满了对命运的不解和哀求。
“平生三举子,随灭如朝露”提到自己一生中养育了三个孩子,却如同早晨的露水般,瞬间消逝,表达了生命的脆弱和失去亲人的痛苦。接下来,“顾我能无悲,其如天有数”则表达了对命运的无奈,即使内心悲痛,也无法改变天命的安排。
“自从学道来,众苦颇易度”表明诗人通过学习道义,能够更好地面对生活中的苦难。尽管失去了孩子,但“有后固所期,诚无亦何惧”,对未来仍抱有希望,相信会有新的生命带来安慰。最后,“人生得清安,政以累轻故。婚娶眼前劳,记遗身后虑。百年曾几何,为此雏稚误”总结了人生的得失,认为清静安宁的生活是因为负担较轻,婚姻和子女带来的劳苦会在死后成为忧虑。诗人感慨人生短暂,为孩子的离去感到遗憾。
整首诗情感深沉,通过对失去孩子的悲痛和对命运的思考,展现了诗人丰富的情感世界和深刻的人生哲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