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莎行

紫燕衔泥,黄莺唤友。可人春色暄晴昼。

王孙一去杳无音,断肠最是黄昏后。

宝髻慵梳,玉钗斜溜。凭阑目断空回首。

薄情何事不归来,谩教折尽庭前柳。

形式: 词牌: 踏莎行

鉴赏

这是一首表达对逝去时光和远去亲友的怀念之情的诗篇。开篇"紫燕衔泥,黄莺唤友"描绘出春天景色中燕子衔泥筑巢,小鸟呼朋唤友的生动画面,营造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氛围。紧接着"可人春色暄晴昼"则直接点出了诗人对美好春光的赞赏。

然而,从"王孙一去杳无音"开始,情感由积极转向悲凉。这里的"王孙"通常指代贵族或才子,"一去杳无音"表达了诗人对于离去者渴望再见却只能听到沉默的哀伤心境。这一句与下文"断肠最是黄昏后"相呼应,都在强调时间流逝和离别带来的痛楚,尤其是在傍晚时分,这种情感被放大。

接下来的"宝髻慵梳,玉钗斜溜"则转向对女性装饰的描写,但这并不意味着诗人的心思有所转移。这里更多的是通过细腻的物象来映射内心的情绪,这种装饰如同诗人情感一样,变得松懈和无精打采。

"凭阑目断空回首"一句,诗人站在栏杆旁,眼望着远方,却只能看到空寂的景象,无处寻觅昔日之影。这不仅是视觉上的断绝,也是情感上的一种割裂。

最后两句"薄情何事不归来,谩教折尽庭前柳"则更加深化了对过往美好的怀念和哀愁。诗人质问那些薄情之人,为何不再回来?而"谩教折尽庭前柳"一句,则是通过折断树枝来比喻那些已逝去的快乐时光,不可挽回。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和细腻装饰的描绘,传达了诗人对于美好时光和亲友离别的深切怀念,以及时间流逝带来的无尽哀愁。

收录诗词(837)

李之仪(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自号姑溪居士、姑溪老农。汉族。哲宗元祐初为枢密院编修官,通判原州。元祐末从苏轼于定州幕府,朝夕倡酬。元符中监内香药库,御史石豫参劾他曾为苏轼幕僚,不可以任京官,被停职。徽宗崇宁初提举河东常平。后因得罪权贵蔡京,除名编管太平州(今安徽当涂),后遇赦复官,晚年卜居当涂。著有《姑溪词》一卷、《姑溪居士前集》五十卷和《姑溪题跋》二卷

  • 字:端叔
  • 籍贯:沧州无棣(庆云县)
  • 生卒年:1038~1117

相关古诗词

踏莎行

绿遍东山,寒归西渡。分明认得春来处。

风轻雨细更愁人,高唐何在空朝暮。

离恨相寻,酒狂无素。柳条又折年时数。

一番情味有谁知,断魂还送征帆去。

形式: 词牌: 踏莎行

鹧鸪天(其一)

节是重阳却斗寒。可堪风雨累寻欢。

虽辜早菊同高柳,聊楫残蕉共小栏。

浮蚁嫩,炷烟盘。恨无莺唱舞催鸾。

空惊绝韵天边落,不许韶颜梦里看。

形式: 词牌: 鹧鸪天

鹧鸪天(其四)

收尽微风不见江,分明天水共澄光。

由来好处输闲地,堪叹人生有底忙。

心既远,味偏长,须知粗布胜无裳。

从今认得归田乐,何必桃源是故乡。

形式: 词牌: 鹧鸪天

鹧鸪天(其二)

浓丽妖妍不是妆。十分风艳夺韶光。

牡丹开就应难比,繁富犹疑过海棠。

须仔细,更端相。烂霞梳晕带朝阳。

千金未足酬真赏,一度相看一断肠。

形式: 词牌: 鹧鸪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