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扬州(其十六)

青衣山下汲荒泉,道遇腥风走不前。

向晚归来号且哭,胡儿只为解腰缠。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先]韵

翻译

在青衣山下汲取荒野的泉水
在路上遇到恶臭的风,无法前行

注释

青衣山:一座具体的山名。
汲:汲取。
荒泉:野外的泉水。
腥风:带有腥味的风,可能指战争或灾难带来的不祥之风。
走不前:无法继续前行。
向晚:傍晚时分。
归来:返回家中。
号且哭:边哭边呼喊。
胡儿:古代对北方少数民族的称呼,这里可能指入侵者。
解腰缠:解开腰间的财物,意指抢夺财物。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旅人在青衣山下汲取荒凉之泉的景象,突遇腥风使得行者不敢前进。傍晚时分,诗人归来之际,不禁放声痛哭。这一切苦难,只为解脱身上所束缚的腰缠——胡儿(古代少数民族对汉族人的称呼),暗示着诗人内心深处的忧虑与抗争。

诗中的意象运用鲜明,景物描写生动。青衣山下汲荒泉,既形象地表达了自然环境的荒凉,也反映出诗人内心世界的孤寂与沉重。而腥风一词,则给人以不祥、凶恶之感,暗示着外界的险恶与威胁。

向晚归来号且哭,是诗人情感的爆发点,显示了诗人对于现实的无奈与悲痛。胡儿只为解腰缠,则更深一步揭示出诗人的心境——在苦难中寻求自由与解脱。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内心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对于困境中的抗争与渴望自由的心声。

收录诗词(977)

文天祥(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又字宋瑞,自号文山。汉族,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县)人,南宋末大臣,文学家,民族英雄。宝祐四年(1256年)进士,官到右丞相兼枢密使。被派往元军的军营中谈判,被扣留。后脱险经高邮嵇庄到泰县塘湾,由南通南归,坚持抗元。祥兴元年(1278年)兵败被张弘范俘虏,在狱中坚持斗争三年多,后在柴市从容就义。著有《过零丁洋》、《文山诗集》、《指南录》、《指南后录》、《正气歌》等作品

  • 字:履善
  • 籍贯:浮休道
  • 生卒年:1236.6.6-1283.1.9

相关古诗词

至扬州(其十二)

路逢败屋作鸡栖,白屋荒荒鬼哭悲。

袖有金钱无米籴,假饶有米亦无炊。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支]韵

至扬州(其七)

路傍邂逅卖柴人,为说高沙可问津。

此去侬家三十里,山坳聊可避风尘。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真]韵

至扬州(其十)

颠崖一陷落千寻,奴仆偏生负主心。

饥火相煎疲欲绝,满山荒草晓沉沉。

形式: 七言绝句 押[侵]韵

至扬州(其十一)

戴星欲赴野人家,曙色纷纷路愈赊。

仓卒只从山半住,颓垣上有白云遮。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麻]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