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奴娇(其三)

云峰横起,障吴关三面,真成尤物。

倒卷回潮目尽处,秋水黏天无壁。

绿鬓人归,如今虽在,空有千茎雪。

追寻如梦,漫馀诗句犹杰。

闻道尊酒登临,孙郎终古恨,长歌时发。

万里云屯瓜步晚,落日旌旗明灭。

鼓吹风高,画船遥想,一笑吞穷发。

当时曾照,更谁重问山月。

形式: 词牌: 念奴娇

翻译

云雾缭绕的山峰横亘,遮挡了吴关的三面,真是个特别的美景。
潮水倒卷,目光所及之处,秋水连天,没有边际。
青丝的人儿已经离去,虽然现在还在,却只剩白发如雪。
寻找过去的梦境,那些诗篇依然出色。
听说有人在登高饮酒时,总会想起孙郎的千古遗憾,不时吟唱悲歌。
傍晚时分,万里乌云聚集在瓜步,落日下的旗帜忽明忽暗。
风吹鼓乐声高扬,想象着那艘画船,笑声中似乎能吞没远方的天空。
那时的月光曾照亮过这里,还能有谁再次询问山间的明月呢?

注释

云峰:云雾缭绕的山峰。
障:遮挡。
吴关:古代地名,指吴国的关隘。
尤物:特别美丽的景物。
秋水:秋天的江水。
绿鬓:形容年轻的黑发。
千茎雪:形容白发很多。
追寻:寻找。
孙郎:指三国时期的孙权。
瓜步:古代地名,在今江苏六合。
鼓吹:乐队演奏。
穷发:极远的天边。
重问:再次询问。
山月:山间的明月。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番深秋的景象,云峰如障,吴关被围绕,给人一种雄伟而又神秘的感觉。倒卷回潮处,秋水连天,境界开阔无边,无所凭依。此情此景,让人心中生出种种感慨。绿鬓人归去,虽留下千茎雪,但已是空有所剩。

诗中的“追寻如梦”表达了诗人对往昔的回忆和追寻,而那些漫馀的诗句则显示了诗人的才华横溢。孙郎终古恨,长歌时发,这里的“孙郎”可能指的是历史上的某位人物,其永恒的恨意在长歌中不时涌现。

万里云屯如瓜步般延绵,落日旗旌间明灭,给人一种视觉和情感上的震撼。鼓吹声高,画船遥想,一笑之间,穷发皆吞没。这一段描写了诗人在这样的景象中所感受到的豪放与自在。

最后,当时曾照,更谁重问山月,这里“当时曾照”可能是指某个特定的时刻或情境,而“更谁重问山月”则表达了诗人对过往的追问和留恋。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传达出一种超脱世俗、自在飞翔的情怀。

收录诗词(240)

叶梦得(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绍圣四年(1097)登进士第,历任翰林学士、户部尚书、江东安抚大使等官职。晚年隐居湖州弁山玲珑山石林,故号石林居士,所著诗文多以石林为名,如《石林燕语》、《石林词》、《石林诗话》等。绍兴十八年卒,年七十二。死后追赠检校少保。在北宋末年到南宋前半期的词风变异过程中,是起到先导和枢纽作用的重要词人。作为南渡词人中年辈较长的一位,开拓了南宋前半期以"气"入词的词坛新路。叶词中的气主要表现在英雄气、狂气、逸气三方面

  • 字:少蕴
  • 籍贯:苏州吴县
  • 生卒年:1077~1148

相关古诗词

念奴娇(其一)南归渡扬子作,杂用渊明语

故山渐近,念渊明归意,翛然谁论。

归去来兮秋已老,松菊三径犹存。

稚子欢迎,飘飘风袂,依约旧衡门。

琴书萧散,更欣有酒盈尊。

惆怅萍梗无根,天涯行已遍,空负田园。

去矣何之窗户小,容膝聊倚南轩。

倦鸟知还,晚云遥映,山气欲黄昏。

此还真意,故应欲辨忘言。

形式: 词牌: 念奴娇 押[元]韵

采桑子.冬至日,与许干誉、章几道饭积善。晚归雪作,因留小饮作

山蹊小路归来晚,暮雪缤纷。尊酒殷勤。

邂逅相从只有君。全家住处无人到,元在重云。

此景谁分。万玉参差更作群。

形式: 词牌: 采桑子

雨中花慢.寒食前一日小雨,牡丹已将开,与客置酒坐中戏作

痛饮狂歌,百计强留,风光无奈春归。

春去也,应知相赏,未忍相违。

卷地风惊,争催春暮雨,顿回寒威。

对黄昏萧瑟,冰肤洗尽,犹覆霞衣。

多情断了,为花狂恼,故飘万点霏微。

低粉面、妆台酒散,泪颗频挥。

可是盈盈有意,只应真惜分飞。

拚令吹尽,明朝酒醒,忍对红稀。

形式: 词牌: 雨中花慢 押[微]韵

临江仙(其七)

唱彻阳关分别袂,佳人粉泪空零。

请君重作醉歌行。一欢须痛饮,回首念平生。

却怪老来风味减,半酣易逐愁醒。

因花那更赋闲情。鬓毛今尔耳,空笑老渊明。

形式: 词牌: 临江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