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中花慢.寒食前一日小雨,牡丹已将开,与客置酒坐中戏作

痛饮狂歌,百计强留,风光无奈春归。

春去也,应知相赏,未忍相违。

卷地风惊,争催春暮雨,顿回寒威。

对黄昏萧瑟,冰肤洗尽,犹覆霞衣。

多情断了,为花狂恼,故飘万点霏微。

低粉面、妆台酒散,泪颗频挥。

可是盈盈有意,只应真惜分飞。

拚令吹尽,明朝酒醒,忍对红稀。

形式: 词牌: 雨中花慢 押[微]韵

翻译

痛快饮酒高声歌唱,想方设法挽留春天,但美景终难留住春天的脚步。
春天离去,应该知道彼此欣赏,却难以违背自然规律。
突然刮起的风惊动了大地,催促着春雨降临,迅速带来寒冷的气息。
面对黄昏的凄凉,冰凉的肌肤仿佛洗尽了残存的春色,只剩下落日余晖。
深情的人因花而心碎,疯狂地洒落花瓣,如同泪水般纷纷扬扬。
妆容低垂,酒席散后,泪水不时滑落面颊。
难道她的心意如此深沉,只是真心珍惜这短暂的相聚时光?
即使拼尽全力让花儿凋零,待到明日酒醒,又怎能忍受满眼的红花稀疏?

注释

痛饮:痛快饮酒。
狂歌:高声歌唱。
百计:想方设法。
春归:春天离去。
争催:催促。
春暮雨:春雨降临。
寒威:寒冷的气息。
霞衣:落日余晖。
多情:深情的人。
霏微:纷纷扬扬。
泪颗:泪水。
频挥:不时滑落。
盈盈:深沉。
分飞:相聚时光。
红稀:满眼的红花稀疏。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春末临近夏初的场景,诗人在这样的季节转换中表达了对逝去时光的不舍和对美好事物的珍惜。诗中的语言丰富,意象鲜明,通过对自然界变化的细腻描绘,抒发了作者的情感世界。

开篇“痛饮狂歌”、“百计强留”,表达了诗人面对春天即将过去的无奈与挽留之情。接着“风光无奈春归”、“春去也,应知相赏,未忍相违”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情感,是对逝去美好的不舍和珍惜。

中间部分“卷地风惊,争催春暮雨”,描绘了春末风雨交加的景象,而“顿回寒威”则是对这突如其来的变化的感受。接下来的“对黄昏萧瑟,冰肤洗尽,犹覆霞衣”中,“黄昏萧瑟”形容了暮色中的萧索之美,而“冰肤洗尽”则是诗人在这清冷的春末气候中的感受。

“多情断了,为花狂恼,故飘万点霏微”,此处用“为花狂恼”表达了诗人对花朵即将凋零的哀伤,而“故飘万点霏微”则是对这种哀美之感的进一步渲染。“低粉面、妆台酒散,泪颗频挥”,这里的“低粉面”、“泪颗频挥”形象生动,展现了诗人在饮宴中因思念春天而流露的情绪。

结尾处,“可是盈盈有意, 只应真惜分飞”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珍视和不舍,而“拚令吹尽,明朝酒醒,忍对红稀”,则是诗人在醉醒后的感慨,面对已逝去的春色,不禁感到痛心。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表达和丰富的自然描写,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情感世界和精湛的艺术造诣。

收录诗词(240)

叶梦得(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绍圣四年(1097)登进士第,历任翰林学士、户部尚书、江东安抚大使等官职。晚年隐居湖州弁山玲珑山石林,故号石林居士,所著诗文多以石林为名,如《石林燕语》、《石林词》、《石林诗话》等。绍兴十八年卒,年七十二。死后追赠检校少保。在北宋末年到南宋前半期的词风变异过程中,是起到先导和枢纽作用的重要词人。作为南渡词人中年辈较长的一位,开拓了南宋前半期以"气"入词的词坛新路。叶词中的气主要表现在英雄气、狂气、逸气三方面

  • 字:少蕴
  • 籍贯:苏州吴县
  • 生卒年:1077~1148

相关古诗词

临江仙(其七)

唱彻阳关分别袂,佳人粉泪空零。

请君重作醉歌行。一欢须痛饮,回首念平生。

却怪老来风味减,半酣易逐愁醒。

因花那更赋闲情。鬓毛今尔耳,空笑老渊明。

形式: 词牌: 临江仙

临江仙(其六)晁以道见和答韩文若之句,复答之

三月莺花都过了,晓来雪片犹零。

嵩阳居士记行行。西湖初水满,遥想縠纹生。

欲为海棠传信息,如今底事长醒。

不应高卧顿忘情。留春春不住,老眼若为明。

形式: 词牌: 临江仙

临江仙(其一)次韵答幼安、思诚、存之席上梅花

不与群芳争绝艳,化工自许寒梅。

一枝临晚照歌台。眼明浑未见,弦管莫惊催。

记取刘郎归去路,千年应话天台。

酒阑不惜更重陪。夜寒衣袂薄,犹有暗香回。

形式: 词牌: 临江仙

临江仙(其一)

闻道今年春信早,梅花不怕馀寒。

凭君先向近南看。香苞开遍未。莫待北枝残。

肠断陇头他日恨,江南几驿征鞍。

一杯聊与尽馀欢。风情何似我,老去未应阑。

形式: 词牌: 临江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