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广福寺石屏山房怀曾子白修撰陈伯清侍讲

游行滞春雨,憩息依禅林。

寺门闭寥阒,崖石耸嵚崟。

幽禽飞复止,修竹何森森。

赏寂屏尘虑,观空起遐心。

分榻坐云影,巡廊步晚阴。

缅怀玉堂彦,曾此共登临。

惆怅抚遗迹,石径苍苔深。

形式: 古风 押[侵]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游历广福寺时的所见所感,充满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历史遗迹的追忆。

首句“游行滞春雨”,开篇即点明了季节与环境,春雨绵绵,为整个画面增添了一层朦胧之美。接着“憩息依禅林”,诗人选择在禅林中休憩,暗示了他内心的平静与寻求心灵寄托的愿望。

“寺门闭寥阒,崖石耸嵚崟”两句,通过对比手法,突出了寺庙的宁静与周围环境的壮丽。寺门紧闭,显得格外寂静,而峭壁上的岩石则高耸入云,展现出大自然的雄伟。

“幽禽飞复止,修竹何森森”描绘了鸟儿在竹林间自由飞翔的情景,以及竹林的茂密景象,营造出一种生机勃勃而又静谧和谐的氛围。

“赏寂屏尘虑,观空起遐心”表达了诗人欣赏自然美景时的心境,他摒弃了世俗的烦恼,内心变得空灵,思绪飘向远方。

“分榻坐云影,巡廊步晚阴”描绘了诗人与友人在云影下分榻而坐,沿着走廊漫步于傍晚的阴影中的场景,进一步展现了他们之间的深厚情谊和对美好时光的珍惜。

最后,“缅怀玉堂彦,曾此共登临。惆怅抚遗迹,石径苍苔深。”诗人回忆起与友人共同游览此处的美好时光,如今物是人非,不禁生发出淡淡的哀愁,抚摸着石径上长满青苔的痕迹,更添了几分感慨。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和对过往经历的深情回忆,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热爱和对友情的珍视,同时也流露出对时光流逝、人事变迁的感慨。

收录诗词(125)

陈高(元)

成就

不详

经历

顺帝至正十四年进士。授庆元路录事,明敏刚决。不满三年,自免去。再授慈溪县尹,亦不就。方国珍欲招致之,无从得。平阳陷,浮海过山东,谒河南王扩廓帖木儿,论江南虚实,陈天下之安危。扩廓欲官之,会疾作卒。有《不系舟渔集》、《子上存稿》

  • 字:子上
  • 号:不系舟渔者
  • 籍贯:元温州平阳
  • 生卒年:1315—1367

相关古诗词

观湖

胜日携佳友,出郊眺长湖。

积波何微茫,巨浪争奔趋。

隐耳惊万雷,喧空撼千夫。

上下宇宙混,东西垠堮无。

皛淼浸百里,彷佛吞三吴。

坤舆坼不合,鳌极倾莫扶。

晶光浴秋日,簸弄琉璃珠。

蜿蜒吴中山,黛色青模糊。

夫椒据其左,林屋在南隅。

风前渔舸并,烟际归帆孤。

幽浦出菱芡,浅渚生葭芦。

濯濯见白鸟,汎汎浮青凫。

双眸劳应接,宿酲为之苏。

倚树兴不浅,哦诗神欲徂。

念昔天地辟,水府开玄都。

禹功定震泽,周官书具区。

于今几千载,灌浸无时枯。

吴越争战地,废兴等摴蒲。

嗟我与诸君,胜览得自娱。

不须感今古,临风且倾壶。

形式: 古风 押[虞]韵

山中读书图

远山如蓝近山绿,前门苍松后门竹。

幽人读书栖石根,有客拿舟访溪曲。

白云冉冉落虚窗,清风泠泠散飞瀑。

林泉深处隔红尘,便欲相依结茅屋。

形式: 古风 押[屋]韵

题太白纳凉图

六月炎天飞火乌,土焦石烁河流枯。

迩来衰病更畏热,呼叫欲狂挥汗珠。

饮冰嚼藕废朝夕,小室如炉眠不得。

閒将图画悬四壁,漫想深山好泉石。

就中此图尤绝奇,青林飞瀑吹凉飔。

何人展席坐苍藓,乃是谪仙初醉时。

露顶裸裎投羽扇,仰看云生白成练。

松阴如雨毛骨寒,岂识人间袢促倦。

祇今匡庐道阻修,雁荡天台近可游。

便欲致身丘壑里,挂巾石壁继风流。

形式: 古风

啄木鸟

啄木鸟,啄树枝,头红如血口如锥,终日啄木长苦饥。

木心有虫不肯啄,天生尔禽复何为?

吁嗟乎,啄木鸟,佳木蠹尽知不知。

形式: 古风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