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缙云叶正初兼简杜伯高

我固阅人非草草,君于前辈亦拳拳。

经师未数郯夫子,笔力方窥李谪仙。

所恨尚于收第晚,将诗空与背时传。

频年不信灯花报,报得人来亦可怜。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翻译

我向来观察人不是轻率的,你对前辈也充满敬意。
尽管我没有把郯子当作经师,但你的文笔却让我想起李白的风采。
遗憾的是,我成名较晚,只能空将诗歌流传于不合时宜的时代。
多年来,我不信灯花预示吉凶,如今它带来了消息,告知人来,这消息本身也令人怜惜。

注释

我:主语,我。
固:本来,向来。
阅:观察。
人:他人。
非:不是。
草草:轻率。
君:你。
于:对于。
前辈:前辈人物。
亦:也。
拳拳:深深的敬意。
经师:指传授儒家经典的老师。
未数:不算多。
郯夫子:郯子,古代儒家学者。
笔力:文笔,书法功力。
方:才开始。
窥:看到,领略。
李谪仙:李白,被贬谪的仙人。
所恨:遗憾的是。
尚:还。
收第:取得功名,考中。
晚:迟。
将诗:空有这些诗歌。
背时:不合时宜。
频年:多年。
不信:不相信。
灯花报:古人认为灯花预示吉凶。
报得:带来。
人来:有人到来。
亦:也。
可怜:值得怜悯,这里指消息的珍贵。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学者陈傅良赠送给叶正初和杜伯高的作品,表达了对他们的敬重和对友情的深厚。首句“我固阅人非草草”表明诗人阅人无数,眼光独到,不是轻易下定论之人。次句“君于前辈亦拳拳”则称赞叶正初对前辈的态度恭敬有加。

第三句“经师未数郯夫子”提及郯子,古代儒家弟子,以学问渊博著称,这里暗指叶正初在学术上有着深厚的积累。第四句“笔力方窥李谪仙”则以唐朝大诗人李白的才情来比喻叶正初的文采,显示出对其文学造诣的赞赏。

第五句“所恨尚于收第晚”表达出对叶正初未能早登科第的遗憾,但也肯定了他的才华。第六句“将诗空与背时传”意味着叶正初的诗歌虽然未能在当时得到广泛流传,但其价值不因时间而减损。

最后两句“频年不信灯花报,报得人来亦可怜”以灯花报喜的传统意象,表达诗人期待叶正初的好消息,同时也流露出对他的同情和期待。

整体来看,这首诗既是对友人的赞美,也寄寓了对人才命运的感慨,情感真挚,语言含蓄。

收录诗词(515)

陈傅良(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送德远弟赴省

科名虽细事,文字要新功。

方拙存家学,丰腴与众同。

江湖多我友,台省半诸公。

为道贫非病,连檐有芥菘。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

送潘德久之官建康

平生不解通毛刺,万事无能改鬓华。

岂是襟怀堪逆旅,直须诗句可名家。

老为宾客从戎幕,强使妻孥理帽纱。

不有将军宽礼数,新愁却恐堕江花。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

重阳日寄瑞安留宰留宰以是日宴新第人并见招不及赴

落帽沾衣总失真,追随萸菊亦劳神。

酒无肴核依然好,家有溪山岂是贫。

沆瀣从空来夜气,青冥随处际秋旻。

不知此是登高否,为问慈恩塔上人。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重阳和朱直方韵

衰老登临得并家,绝胜十载向天涯。

直须与世为陶令,谨勿令人识孟嘉。

蓝水悲吟空雅健,牛山醉墨谩攲斜。

谁知竹叶虽无分,一笑何妨菊自花。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