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落帽沾衣总失真,追随萸菊亦劳神。
酒无肴核依然好,家有溪山岂是贫。
沆瀣从空来夜气,青冥随处际秋旻。
不知此是登高否,为问慈恩塔上人。
这首诗是宋代学者陈傅良在重阳节之际,未能赴友人瑞安留宰新居宴会而作。诗人以“落帽沾衣”自比,感叹岁月流逝,人事变迁,即使追随茱萸菊花的习俗,也略显疲惫。他强调即使家中简朴,只有溪山相伴,并非贫穷,反而显得清雅。诗人借夜间的沆瀣露水和秋天的广阔天空,表达出对自然的欣赏和超脱的心态。最后,诗人疑惑这是否算作登高,便向塔上的僧人询问,流露出一种超然物外的禅意。整首诗寓情于景,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淡然态度和对友情的深深怀念。
不详
衰老登临得并家,绝胜十载向天涯。
直须与世为陶令,谨勿令人识孟嘉。
蓝水悲吟空雅健,牛山醉墨谩攲斜。
谁知竹叶虽无分,一笑何妨菊自花。
荔圃班班熟,蚝房个个肥。
我虽缘此误,公亦为何归。
吏事生衣垢,家山减带围。
不无华衮字,卿月更光辉。
一再登临万事非,裹头还已雪垂垂。
敢论笔力今无恨,欲附碑阴始不疑。
台阁有人堪共政,江山如此且随宜。
论功汉鼎吾何有,自是风流百代师。
小雨崇朝过,深秋薄海清。
故人期不至,乔木眼偏明。
欲往还何日,堪论久此情。
侯芭幸无恙,应就太玄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