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其一)闻子规

榆塞脱忧责,兰径遂游嬉。

吾年逾六望七,休退已称迟。

日日登山临水,夜夜早眠晏起,岂得不便宜。

有酒数杯酒,无事一枰棋。休更□,世途恶,宦久羁。

□深林密,去路人物两忘机。

昨日既盟鸥鹭,今日又盟猿鹤,终久以为期。

蜀魄不知我,犹道不如归。

形式: 词牌: 水调歌头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位隐士退隐山林的生活情景。首句“榆塞脱忧责”表明隐士摆脱了世间的忧虑和责任,转而选择了自由自在的生活。接着,“兰径遂游嬉”则是说他在幽静的兰花小道上悠然自得地散步。

“吾年逾六望七,休退已称迟。”这两句诗表明隐士已经年过半百,但仍未能完全脱离世俗的牵绊,他感到自己退隐的决定有些晚了。

接下来的“日日登山临水,夜夜早眠晏起,岂得不便宜。”则描绘隐士每天都在大自然中度过,白天登山临水,晚上早睡早起,这种生活是多么惬意和适合。

“有酒数杯酒,无事一枰棋。”这两句诗写出了隐士的闲适生活,他偶尔饮几杯酒,空闲时摆弄棋子,不为世事所扰。

“休更□,世途恶,宦久羁。”这里隐士提醒自己不要再被尘世牵绊,因为红尘滚滚,官场险恶,他已经深陷其中很久了。

接着,“□深林密,去路人物两忘机。”则是说他希望能够深藏于森林之中,与外界断绝联系,让彼此都忘记对方的存在。

“昨日既盟鸥鹭,今日又盟猿鹤,终久以为期。”这几句诗表达了隐士与大自然和谐共处的愿望,他希望能像鸟兽一样,与自然界保持长久的盟约。

最后,“蜀魄不知我,犹道不如归。”则是说即使远方的蜀地(今四川一带)的灵魂也不了解他,但隐士仍然坚持认为还是回归自然的生活最好。

这首诗通过对山林隐逸生活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于超脱尘世、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向往,以及对于官场生活的厌倦和批判。

收录诗词(514)

吴潜(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宁宗嘉定十年(1217)举进士第一,授承事郎,迁江东安抚留守。理宗淳祐十一年(1251)为参知政事,拜右丞相兼枢密使,封崇国公。次年罢相,开庆元年(1259)元兵南侵攻鄂州,被任为左丞相,封庆国公,后改许国公。被贾似道等人排挤,罢相,谪建昌军,徙潮州、循州。与姜夔、吴文英等交往,但词风却更近于辛弃疾。其词多抒发济时忧国的抱负与报国无门的悲愤。格调沉郁,感慨特深。著有《履斋遗集》,词集有《履斋诗余》

  • 号:履斋
  • 籍贯:宣州宁国(今属安徽)
  • 生卒年:1195—1262

相关古诗词

水调歌头(其六)

处处羊肠路,归路是安便。

从头点检身世,今日岂非天。

未论分封邦国,未论分符乡国,晚节且圆全。

但觉君恩重,老泪忽潸然。谢东山,裴绿野,李平泉。

从今许我,攀附诸老与齐肩。

更得十年安乐,便了百年光景,不是谩归田。

谨勿伤离别,聊共醉觥船。

形式: 词牌: 水调歌头 押[先]韵

水调歌头(其二)题烟雨楼

有客抱幽独,高立万人头。

东湖千顷烟雨,占断几春秋。

自有茂林修竹,不用买花沽酒,此乐若为酬。

秋到天空阔,浩气与云浮。叹吾曹,缘五斗,尚迟留。

练江亭下,长忆闲了钓鱼舟。

矧更飘摇身世,又更奔腾岁月,辛苦复何求。

咫尺桃源隔,他日拟重游。

形式: 词牌: 水调歌头 押[尤]韵

水调歌头(其四)戊午九月,偕同官延庆阁过碧沚

重九先三日,领客上危楼。

满城风雨都住,天亦相邀头。

右手持杯满泛,左手持螯大嚼,萸菊互相酬。

徙倚阑干角,一笑与云浮。望平畴,千万顷,稻粱收。

江澄海晏无事,赢得小迟留。

但恨流光抹电,假使年华七十,只有六番秋。

戏马台休问,破帽已飕飕。

形式: 词牌: 水调歌头 押[尤]韵

水调歌头(其五)

且尽一杯酒,莫问百年忧。

胸中多少磊块,老去已难酬。

见说旄头星落,半夜天骄陨坠,玉垒阵云收。

世运回如此,稳泛辋川舟。鸥鹭侣,猿鹤伴,为吾谋。

主人归也,正是重九月如钩。

便把三程为两,更趱两程为一,尚恐是悠悠。

旁有渔翁道,肯负白蘋洲。

形式: 词牌: 水调歌头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