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还丹歌(其五)》是唐代道士杨行真所作,内容涉及道教炼丹术。诗中以老翁老婆的形象比喻炼丹过程中的修行者,通过“铅汞二金”象征炼丹的主要材料,即铅和汞。炼丹过程中,“出汤入火”形容了修行者在精神与肉体上的磨砺与考验。
“半生半死相依约”描绘了修行者在炼丹过程中的身心状态,既非完全生也非完全死,而是处于一种介于两者之间的状态。这种状态象征着修行者在追求道的过程中,不断超越自我,逐渐接近道的本质。
“依约由来一甲子,上阴下阳相伏矣”意味着修行者通过长期的修炼,最终能够达到阴阳调和、内外合一的境界。这一过程需要六十年的时间,象征着修行者需经历漫长岁月的积累与磨练。
“世上喧喧若得之,鬼官不收免生死”则表达了如果世人能够理解并实践这些修行之道,便能摆脱世俗的束缚,避免生死轮回的痛苦。
最后,“铅是铅,汞是汞,世上人人总能用。草黄芽,木黄芽,世上人人总谩誇。”强调了炼丹术中的元素并非神秘不可触及,每个人都能通过学习和实践掌握。同时,也讽刺了世人在没有真正理解的情况下,盲目夸大炼丹术的功效。
“自古口传不形纸,烧者徒劳尽破家。”则指出古代的炼丹术知识多为口耳相传,而非文字记载,因此许多人为追求长生不老而耗费家财,却往往徒劳无功。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示了道教炼丹术的基本理念,也蕴含了对修行过程的深刻思考以及对社会现象的批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