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城里无人得实年,衣襟常带臭黄烟。
楼中赊酒唯留药,洞里争棋不赌钱。
闻客语声知贵贱,持花歌咏似狂颠。
寻常行处皆逢见,世上多疑是谪仙。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逸生活的场景。开篇“城里无人得实年”表明诗中主人公选择远离尘世,藏于城市之中而不为人知,实岁月流转却无人知晓其真实年龄。此处展现了对世俗生活的疏离和超然。紧接着“衣襟常带臭黄烟”则是隐逸生活的一种写照,主人公或许因为居住环境、生活习惯而使得衣襟上总带有淡淡的烟火气息,这不仅形象地描绘了其生活状态,也暗示了一种超脱世俗的自由。
“楼中赊酒唯留药”一句,通过对比手中的酒与药物,展示了主人公对待命运和生活态度的转变。酒原本是人间宴席、欢聚时常饮用的,但在这里却被赊去,只剩下药物,暗示了主人公对健康与长寿的追求,以及他可能已经达观于世俗之乐。
“洞里争棋不赌钱”则进一步描绘了一种超脱物欲、专注精神游戏的生活。洞穴成为隐逸修身养性的场所,围棋不再是金钱与利益的博弈,而是一种纯粹的精神享受和对智慧的追求。
“闻客语声知贵贱”表明主人公即便隐居,也能从游客的谈话中洞察世事,对于人间的荣辱、贵贱了如指掌。这不仅展现了其深厚的生活经验和对人性的理解,同时也透露出一种超然物外的心态。
“持花歌咏似狂颠”则通过主人公手捧鲜花,高声歌唱的情景来描绘其狂放不羁的性格。这里的“似狂颠”可能暗示了一种对传统礼法的反叛,也许还包含了对生命本真、自然之美的热爱和追求。
最后,“寻常行处皆逢见,世上多疑是谪仙”则是在说主人公虽身在尘世,却总能与不为世俗所束缚的人物相遇。这种生活态度往往让人产生误解,以为其非凡,是不是某种神仙附体的存在。
整首诗以其清新自然、意境超脱的笔触,展现了隐逸者的精神世界和对世俗的独特看法,同时也映射出作者对于人生选择和生活态度的一种深刻感悟。
不详
唐代诗人。汉族,郡望苏州吴(今江苏苏州)。先世移居和州,遂为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人。世称“张水部”、“张司业”。的乐府诗与王建齐名,并称“张王乐府”。著名诗篇有《塞下曲》《征妇怨》《采莲曲》《江南曲》。《籍贯考辨》认为,韩愈所说的“吴郡”乃谓其郡望,并引《新唐书·传》、《唐诗纪事》、《舆地纪胜》等史传材料,驳苏州之说而定为乌江人
苦行长不出,清羸最少年。
持斋唯一食,讲律岂曾眠。
避草每移径,滤虫还入泉。
从来天竺法,到此几人传。
江皋三月时,花发石楠枝。
归客应无数,春山自不知。
独行愁道远,回信畏家移。
杨柳东西渡,茫茫欲问谁。
岁朝园寝遣公卿,学省班中亦摄行。
身逐陵官齐再拜,手持木铎叩三声。
寒更报点来山殿,晓炬分行照柏城。
却下龙门看渐远,金峰高处日微明。
又见帝城里,东风天气和。
官闲人事少,年长道情多。
紫掖发章句,青闱更咏歌。
谁知余寂寞,终日断经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