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伞峰一片崎危石,枕在青冥绝壁间。
人作盐梅资世济,迹留岩岫与云闲。
露盘高出长年殿,羽盖斜临宛委山。
藐矣诸孙愧前躅,但开三径掩柴关。
这首诗描绘了一处幽静的山中书堂,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自己的隐逸情怀和学术追求。
“伞峰一片崎危石”开篇便设定了险峻的山峰之上,突出了一块凸出的巨石,这种险境中的书堂,已昭示着诗人对知识与精神世界的向往。紧接着,“枕在青冥绝壁间”则将这块崎危石化作一个安静的枕头,枕于高远天际与绝壁之间,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心灵的宁静和超脱。
“人作盐梅资世济”转换了视角,从自然景物到人类活动,人们在这里研读经典(盐梅),传承文化遗产,这里是知识与智慧的传承之地。下句“迹留岩岫与云闲”则描绘出诗人在山中留下的足迹,与云间相伴,显现了诗人对自然的融入和对精神生活的追求。
接下来,“露盘高出长年殿”中的露盘可能指的是书堂内用于观赏或供奉的盘子,它高悬于古老的殿宇之中,彰显了时间的沉淀与历史的厚重。紧接着“羽盖斜临宛委山”则是对书堂外部环境的描绘,可能是一种鸟兽形态的建筑装饰,它倾斜地依附于曲折的山势之上。
最后两句,“藐矣诸孙愧前躅,但开三径掩柴关”表达了诗人对后人的期望和自我反省。其中“藐矣诸孙愧前躅”中“藐矣”表现了一种谦逊态度,“愧前躅”则是说到自己不如前人,感到惭愧。而“但开三径掩柴关”则是在表达诗人希望后代能够继承自己的学问和精神世界,只需开辟一条小路(三径),关闭世俗的干扰(柴关)。
整首诗通过对山中书堂景象的描绘,展示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陶醉,对知识传承的重视,以及对后人的期望和自我修养的反思。
不详
汉初开郡出南夷,万壑千岩足崄巇。
天上斗牛应共域,人间江岭自分岐。
尉佗椎髻遗风俗,马援飞鸢堕水时。
阳明洞天三月春,桃花艳艳迎笑人。
仙官瑶裾翠羽裾,直上非烟骖紫麟。
手把赤书秘玉文,朝谒太素三元君。
琳房窈窕出青云,众真啸语林际闻。
山精木魅知有主,敛戢鬼火摧飙轮。
崇岩绝壑足清放,抗迹万里无埃尘。
物不疵疠年谷熟,绰约曾潜姑射神。
祈师努力学此道,下济泽国穷鳏民。
建中天子寄弥纶,筑隐商岩旧叶存。
麟笔有文藏册府,驷车流庆属衡门。
金绳宝构新空界,剑树真游接古原。
藐矣诸孙愧前躅,脱身仍谢北山猿。
唯有梅花报春早,雪中传信过江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