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分司南京李诚之待制求酒二首(其二)

春深风雨半相和,节物令人意绪多。

中酒何须问贤圣,和诗今尚许羊何。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歌]韵

翻译

春天深入,风雨相伴,相互交融
季节的景色引发人们诸多思绪

注释

春深:春天已深。
风雨:风雨交加。
半相和:相互交织。
节物:时节景物。
意绪:心情或思绪。
中酒:微醉。
何须:何必。
问:询问。
贤圣:贤能圣明的人。
尚:还。
许:允许。
羊何:羊何,古人以羊为善,此处可能指友人。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苏辙的《次韵分司南京李诚之待制求酒二首(其二)》中的第二首。诗人以春天的风雨为背景,描绘了时节变换引发的丰富情感。"春深风雨半相和"一句,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春天风雨交织的景象,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微妙情绪波动。"节物令人意绪多"进一步表达了季节更迭带来的复杂思绪,既有对时光流转的感慨,也包含了对人生百态的思考。

后两句"中酒何须问贤圣,和诗今尚许羊何"则转向了饮酒与友情的话题。"中酒"暗指微醉,诗人借此表达无需过于追求贤能圣明的境界,享受当下与朋友的交往更为重要。"和诗今尚许羊何"引用典故,表示即使在饮酒作诗的欢聚中,也能保持真挚的友情,体现了诗人豁达的人生态度和对友情的珍视。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春天景色为引,寓言哲理于生活琐事之中,展现了苏辙诗风的平易近人和深沉内敛。

收录诗词(1852)

苏辙(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 字:子由
  • 籍贯:眉州眉山(今属四川)
  • 生卒年:1039—1112年

相关古诗词

题扬州山光寺

马蹄轻蹙柳花浮,醉入淮南第一州。

不是青楼羞薄幸,自缘无锦作缠头。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尤]韵

次韵孔平仲著作见寄四首(其四)

治生非所长,儿女惊满屋。

作官又迂疏,不望载朱毂。

因缘挂罪罟,未许即潜伏。

空馀读书病,日与古人逐。

老妻怜眼昏,入夜屏灯烛。

上官念贫寠,时节馈醪肉。

衰年类蒲柳,世事剧麻粟。

数日望归田,寄语先栽竹。

文章亦细事,勤苦定何足。

君诗四相攻,欲看守陴哭。

愧无即墨巧,不解火牛触。

自非太学生,彫琢事干禄。

安心已近道,闭口岂非福。

胡为调狂词,玉石相落碌。

腹中抱丹砂,舌下漱白玉。

作诗虽云好,未免乱心目。

奕秋教二人,不取志鸿鹄。

摩诘非不言,遗韵寄终曲。

形式: 古风

次韵孔平仲著作见寄四首(其一)

昔在京城南,成均对茅屋。

清晨屣履过,不顾车击毂。

时有江南生,能使多士服。

同侪畏锋锐,兄弟更驰逐。

文成剧翻水,赋罢有馀烛。

连收颔底髭,未耗髀中肉。

飞腾困中路,黾勉啄场粟。

归来九江上,家有十亩竹。

一官粗包裹,万卷中自足。

还如白司马,日听杜鹃哭。

我来万里外,命与江波触。

罪重惭故人,囊空仰微禄。

已为达士笑,尚谓愚者福。

米盐日草草,奔走常碌碌。

尺书慰贫病,佳句烂圭玉。

多难畏人知,胡为强题目。

徂年慕桑梓,归念寄鸿鹄。

但愿洗馀愆,躬耕江一曲。

形式: 古风

次韵孔平仲著作见寄四首(其三)

百病侵形骸,渐老同破屋。

中有一寸空,能用辐与毂。

忽如丹砂走,不受凡火伏。

前瞻已不远,后蹑愈难逐。

将炊甑中饭,未悟窗下烛。

聪明役声形,口腹嗜鱼肉。

尘泥翳泉井,荆棘败禾粟。

未知按妙指,漫欲理丝竹。

庐山多名缁,过客礼白足。

达观等存亡,世俗强歌哭。

确然金石心,不畏蚊蚋触。

顺忍为裳衣,供施谢荣禄。

真人我自有,渡海笑徐福。

众皆指庸庸,自顾非碌碌。

愧君诗意厚,桃李报琼玉。

举网罗众禽,有获非一目。

喧啾定无用,要自取黄鹄。

君看大方家,慎勿留一曲。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