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孔平仲著作见寄四首(其一)

昔在京城南,成均对茅屋。

清晨屣履过,不顾车击毂。

时有江南生,能使多士服。

同侪畏锋锐,兄弟更驰逐。

文成剧翻水,赋罢有馀烛。

连收颔底髭,未耗髀中肉。

飞腾困中路,黾勉啄场粟。

归来九江上,家有十亩竹。

一官粗包裹,万卷中自足。

还如白司马,日听杜鹃哭。

我来万里外,命与江波触。

罪重惭故人,囊空仰微禄。

已为达士笑,尚谓愚者福。

米盐日草草,奔走常碌碌。

尺书慰贫病,佳句烂圭玉。

多难畏人知,胡为强题目。

徂年慕桑梓,归念寄鸿鹄。

但愿洗馀愆,躬耕江一曲。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苏辙的《次韵孔平仲著作见寄四首(其一)》,诗人以回忆京城生活和当前境遇的对比,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以及对田园生活的向往。首四句描绘了在京都时期,诗人清晨漫步至简陋茅屋,不畏车马喧嚣,寓含淡泊名利之意。接着写到朋友才华出众,令人敬佩,而自己则在文学生涯中勤奋努力。

诗中“飞腾困中路,黾勉啄场粟”形象地刻画了诗人仕途上的挣扎与坚持,而“归来九江上,家有十亩竹”则流露出对田园生活的理想。诗人感叹自己远离家乡,生活艰辛,但仍以读书为乐,自足于内心世界。

“尺书慰贫病,佳句烂圭玉”赞美朋友的书信如同美玉般珍贵,而“多难畏人知,胡为强题目”则透露出诗人对于外界纷扰的忧虑。最后,诗人表达了思乡之情,希望能洗去过去的过错,回归田园,过简单的生活。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真挚,语言质朴,展现了苏辙作为文人士大夫的内心世界和人生追求。

收录诗词(1852)

苏辙(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 字:子由
  • 籍贯:眉州眉山(今属四川)
  • 生卒年:1039—1112年

相关古诗词

次韵孔平仲著作见寄四首(其三)

百病侵形骸,渐老同破屋。

中有一寸空,能用辐与毂。

忽如丹砂走,不受凡火伏。

前瞻已不远,后蹑愈难逐。

将炊甑中饭,未悟窗下烛。

聪明役声形,口腹嗜鱼肉。

尘泥翳泉井,荆棘败禾粟。

未知按妙指,漫欲理丝竹。

庐山多名缁,过客礼白足。

达观等存亡,世俗强歌哭。

确然金石心,不畏蚊蚋触。

顺忍为裳衣,供施谢荣禄。

真人我自有,渡海笑徐福。

众皆指庸庸,自顾非碌碌。

愧君诗意厚,桃李报琼玉。

举网罗众禽,有获非一目。

喧啾定无用,要自取黄鹄。

君看大方家,慎勿留一曲。

形式: 古风

次韵孔平仲著作见寄四首(其二)

共居天地间,大类一间屋。

推排出高下,何异车转毂。

死生本昼夜,祸福固倚伏。

谁令尘垢昏,浪与纷华逐。

譬如薪中火,外照不自烛。

感君探至道,劝我减粱肉。

虚心有遗味,实腹不须粟。

芬敷谢桃杏,清劲比松竹。

息微知气定,睡少验神足。

胡为嗜一饱,坐使百神哭。

要知丹砂异,不受腥腐触。

可怜山林姿,自缚斗升禄。

君看出世士,肯屑世间福。

宁从市井游,与众同碌碌。

不愿束冠裳,腰金佩鸣玉。

斯人今何在,未易识凡目。

恐在庐山中,飞翔逐黄鹄。

试用物色寻,应歌紫芝曲。

形式: 古风

次韵孔武仲三舍人省上

君不见西都校书宗室叟,东鲁高谈鼓瑟手。

偶然同我西掖垣,并立晓班分左右。

龙文百斛世无价,瓦釜枵然但升斗。

诸兄落落不可望,两季幸肯分馀光。

大孔奋飞自南乡,联翩群雁相追翔,渠家冠盖尤堂堂。

形式: 古风

次韵孔武仲学士见赠

羡君耽读书,日夜论今古。

虽复在家人,不见释手处。

意求五车尽,未惜双目苦。

蓬莱倚霄汉,简册充栋宇。

学成擅囷仓,笔落走风雨。

破笼闭野鹤,短草藏文虎。

鬓须忽半白,儿女无复乳。

知君不能荐,愧我终何补。

偶来相就谈,日落久未去。

归鞍得新诗,佳句烂如组。

古风弃雕琢,遗味比乐府。

且复调埙篪,泠然五音举。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