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川岳沦精气,风华丧杰才。
典刑留大雅,文象坼中台。
聚窟香难破,钧天梦不回。
只应之帝所,鸣玉侍丹台。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胡宿为悼念兵部尚书赠司空侍中晏元献公而作的挽词第二首。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象和象征手法,表达了对晏元献公的哀思与敬仰。
"川岳沦精气",以山水隐喻晏元献公的才情如山川之精气,暗示其卓越的才华和人格魅力。"风华丧杰才",则直接表达了对这位杰出人才早逝的惋惜,"丧"字透露出深深的悲痛之情。
"典刑留大雅",称赞晏元献公正严明,留下了高尚的典范和深沉的文学风范。"文象坼中台",将他的文学成就比作中台的支柱,象征他在文学领域的地位和影响。
"聚窟香难破",可能暗指晏元献公的品德如同珍贵的香料,难以被世俗所侵蚀。"钧天梦不回",借神话中的钧天宫,表达他对理想世界的向往和对晏元献公无法再回归人世的哀叹。
最后两句"只应之帝所,鸣玉侍丹台",想象晏元献公的灵魂已升天,继续在仙界以清高之姿侍奉天帝,表达了对他的崇高敬仰和永恒怀念。
整体来看,胡宿的这首挽词情感深沉,语言凝练,既是对逝者的哀悼,也是对其人品和才学的赞美。
不详
(九九五~一○六七)。仁宗天圣二年(一○二四)进士。历官扬子尉、通判宣州、知湖州、两浙转运使、修起居注、知制诰、翰林学士、枢密副使。英宗治平三年(一○六六)以尚书吏部侍郎、观文殿学士知杭州。四年,除太子少师致仕,命未至已病逝,年七十三(《欧阳文忠公文集》卷三四《胡公墓志铭》)。他在北宋仁宗、英宗两朝为官,位居枢密副使,以居安思危、宽厚待人、正直立朝著称,死后谥文恭
俊老三阶后,高华四纪中。
朝廷用文治,廊庙得才雄。
鸡树前阴改,鳣庭旧迹空。
生存华屋处,零落恨无穷。
小池连曲圃,幽可涤烦襟。
露菊凝秋艳,风荷结晚阴。
碧芦巢鸟重,青藻宅鱼深。
自是轮蹄外,嚣尘岂易侵。
窜逐本无罪,羁穷向此忘。
野烟含怅望,落日满沧浪。
乱草荒来绿,幽兰死亦香。
楚魂招不得,秋色似潇湘。
碧盖缃葩映素秋,此中兰棹好销忧。
相将共挈青丝笼,一笑同回翠羽舟。
日暮鸣榔随下濑,夜深归棹怯中流。
东方自有罗敷婿,不顾江边越鄂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