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明代诗人陈子升创作的《感遇十八首》中的第七首。诗中以信陵君为例,表达了对人格独立和精神追求的深刻思考。
首句“信陵能折节”点出信陵君虽贵为公子,却能放下身段,展现出其人格的高尚。接着“四体讵无骨”则反问,即便是普通人,身体也并非没有骨气,引出下文对人格独立性的探讨。
“乐与毛薛游,中诚为之竭”描述了信陵君与毛、薛两位贤士交往的情景,强调了真诚的重要性。这里的“中诚”即内心的真诚,是建立深厚友谊的基础。
“天道直如弦,相逢且自前”运用比喻手法,将天道比作直弦,寓意人生道路应正直不阿。即使在与人相遇时,也应保持自我,不因外界影响而改变。
“昔为贵公子,今为被褐贤”对比过去与现在的信陵君形象,从贵公子转变为朴素贤者,强调了精神层面的升华远胜于物质地位的变化。
“天爵固恒在,龙性非尔便”最后两句,指出真正的尊贵(天爵)存在于内心,而非外在的权势或财富。龙性,象征着内在的高贵品质,不是通过外在的装饰或地位就能获得的。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信陵君的故事,表达了对人格独立、精神追求以及内在价值的深刻思考,鼓励人们坚守自我,追求真正的尊严和贤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