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隐四字龟鉴

在尘出尘,如何处身?见善努力,见恶莫亲。

纵居暗室,如对大宾。乐情养性,逢危守贫。

如愚不愚,修仁得仁。谦让为本,孤高作邻。

少出为贵,少语最珍。学无废日,时习知新。

荣辱慎动,是非勿询。常切责己,切忌尤人。

抱璞刖足,兴文厄陈。古圣尚比,吾徒奚伸?

安问世俗,自任天真。奇哉快哉,坦荡怡神。

形式: 四言诗 押[真]韵

鉴赏

这首诗《大隐四字龟鉴》由唐代诗人贯休所作,其内容深邃,寓意深远,旨在教导人们如何在尘世中保持高洁、智慧与平和的生活态度。

诗中强调了“在尘出尘”的理念,即在世俗生活中保持超脱,不被外界纷扰所影响。接着提出“如何处身”,引导读者思考如何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保持自我,不受恶习诱惑,而要亲近善行。诗人进一步阐述了即使身处黑暗,也要像接待贵宾一样对待生活,体现了内心的光明与高洁。

诗中还提到了乐于修身养性,面对困难时不轻言放弃,保持贫穷也能坚守本心。强调了“如愚不愚,修仁得仁”的智慧,即看似愚钝的行为背后,实则蕴含着深刻的智慧与道德修养。谦逊与礼让被视为美德的基础,而孤高则是与之相对的品质,但两者并非完全对立,而是相辅相成。

关于个人修为,诗中建议少言寡语,珍惜每一刻的学习机会,不断更新知识。在面对荣辱时,要谨慎行事,避免因一时冲动而做出错误决定;对于是非,不必过分追问,重要的是保持内心的清明与正直。

最后,诗人提醒人们要经常自我反省,而非苛责他人,同时强调了保持本真,不随波逐流的重要性。引用古代圣贤的教诲,鼓励人们坚守自己的道路,不被世俗所束缚,追求内心的平静与自由。

整首诗通过一系列的比喻和哲理性的论述,为读者提供了一幅关于如何在尘世中保持高尚人格和智慧生活的画卷,充满了深思熟虑的智慧和对人性的深刻洞察。

收录诗词(738)

贯休(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俗姓姜。唐末五代前蜀画僧、诗僧。七岁出家和安寺,日读经书千字,过目不忘。唐天复间入蜀,被前蜀主王建封为“禅月大师”,赐以紫衣。能诗,诗名高节,宇内咸知。尝有句云:“一瓶一钵垂垂老,万水千山得得来,”时称“得得和尚”。有《禅月集》存世。亦擅绘画,尤其所画罗汉,更是状貌古野,绝俗超群,笔法坚劲,人物粗眉大眼,丰颊高鼻,形象夸张,所谓“梵相”。在中国绘画史上,有着很高的声誉。存世《十六罗汉图》,为其代表作

  • 字:德隐
  • 籍贯:婺州兰溪(今浙江兰溪市游埠镇仰天田)
  • 生卒年:832~912

相关古诗词

题东林寺四首

閒行閒坐思攀缘,多是东林古寺前。

小瀑便高三百尺,短松多是一千年。

卢楞伽画苔漫尽,殷仲堪碑雨滴穿。

今欲更崇莲社去,不知谁是古诸贤。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赞念法华经僧

空王门下有真子,堪以空王为了使。

常持菡萏《白莲经》,屈指无人得相似。

长松下,深窗里,历历清音韵宫徵。

短偈长行主客分,不使閒声挂牙齿。

外人闻,耸双耳,香风袭鼻寒毛起。

祇见天花落座前,空中必定有神鬼。

吾师吾师须努力,年深已是成功积。

桑田变海骨为尘,相看长似红莲色。

形式: 古风

咏雁山十八寺

本觉凌云到宝冠,能张古塔上飞泉。

普门罗汉石门里,瑞鹿华岩天柱边。

古洞灵峰真际并,灵岩霞嶂净名连。

石梁不与双峰远,十八精蓝绕雁巅。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清风江上月,霜洒中石古。

形式: 押[麌]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