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异境永为欢乐地,歌钟夜夜复年年。
平明旭日生床底,薄暮残霞落酒边。
虽向槛前窥下界,不知窗里是中天。
直须分付丹青手,画出旌幢绕谪仙。
诗人以其特有的审美角度,构筑了一个超脱现实的理想境界。"异境永为欢乐地"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个世界里歌声与钟声交织,每夜每年都是喜悦的时光。诗人还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面:"平明旭日生床底,薄暮残霞落酒边",这里的光线和色彩营造出一种悠闲、自在的生活状态。
然而,在这美好的境界中,诗人并不忘记现实世界。"虽向槛前窥下界,不知窗里是中天"表达了诗人虽然关注外部世界,但仍旧选择保持自己内心的平和与满足,这种态度体现了一种超然物外的人生智慧。
最后,诗人希望通过艺术来传递这份美好:"直须分付丹青手,画出旌幢绕谪仙",诗人渴望借助画家的才华,将这份难得的喜悦与超脱之感,以图画的形式永恒地固定下来。通过这样的描写,诗人展现了对艺术创作的高度期待,以及希望通过艺术来传递和保存这种美好情怀的愿望。
不详
擅长律诗,清润小巧,且多警句。其诗有的反映社会动乱,同情人民疾苦;有的抒发怀才不遇,求名未遂的感怀。文德元年(888年),客死会稽,归葬桐江。门人相与论德,谥曰“玄英先生”,并搜集他的遗诗370余篇,编成《诗集》传世。《全唐诗》编有诗6卷348篇。宋景佑年间,范仲淹守睦州,绘像于严陵祠配享
主人何处独裴回,流水自流花自开。
若见故交皆散去,即应新燕不归来。
入门缭绕穿荒竹,坐石逡巡染绿苔。
应是曾经恶风雨,修桐半折损琴材。
愁吟与独行,何事不伤情。
久立钓鱼处,唯闻啼鸟声。
山蔬和草嫩,海树入篱生。
吾在兹溪上,怀君恨不平。
圣代谏臣停谏舌,求归故里傲云霞。
溪头讲树缆渔艇,箧里朝衣输酒家。
但爱身闲辞禄俸,那嫌岁计在桑麻。
我来幸与诸生异,问答时容近绛纱。
卷箔群峰暮,萧条未掩关。
江流嶓冢雨,路入汉家山。
落叶欹眠后,孤砧倚望间。
此情偏耐醉,难遣酒罍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