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托怨三章(其二)》由清代诗人姚燮所作,通过描绘自然景象与内心情感的交织,展现了诗人对人生际遇的深刻反思与坚韧不拔的精神。
首句“敢云春柳枝,作花尽轻薄”,以春柳之轻浮比喻世态炎凉,表达了诗人对社会风气的不满与批判。接着,“须知江上风,有时入萧索”则以江风的时而温柔、时而凄冷,象征人生的起伏不定和命运的无常。
“星月炯炯悬,山河誓犹昨”两句,诗人借明亮的星辰与稳固的山河,表达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与对未来的坚定信念。“抱石果不移,讵愁利刃斮?”以抱石之坚定,喻示自己即使面对困难与挑战,也不会轻易动摇,展现出一种不屈不挠的精神风貌。
“手披当途榛,下见万仞壑”描绘了诗人亲自开辟道路,勇敢地面对困难,最终发现深邃的山谷,象征着在逆境中寻找希望与出路的决心。“阴山无阳春,燕飞亦何乐?”则以阴山的寒冷与燕子的飞翔,对比出生活的艰难与自由的不易,表达了诗人对现实困境的深切感慨。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自然景观的描绘,寓情于景,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以及在逆境中保持坚韧不拔、追求光明的积极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