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韩宜州

顷年未识宜州面,已信诸贤品藻公。

幕下从容逢益友,胸中肮脏本家风。

一麾且与宽凋瘵,华发应无慕勇功。

从古安边须自治,人情初不间华戎。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翻译

近年来未曾真正了解宜州,但已相信各位贤才对您的评价极高。
在幕府中与您从容交往,结识了许多有益的朋友,您的胸怀坦荡,这是您的家族传统。
暂且放下官职,以缓解百姓疾苦,即使白发苍苍,也不再追求勇猛的功绩。
自古以来,要安定边境必须自我治理,人们的情感起初并不区分华夏和外族。

注释

顷年:近年来。
未识:未曾真正了解。
宜州面:宜州的情况。
已信:已相信。
诸贤:各位贤才。
品藻:评价。
幕下:在幕府中。
从容:从容不迫。
益友:有益的朋友。
胸中:胸怀。
肮脏:坦荡。
本家风:家族传统。
麾:官职。
宽凋瘵:缓解百姓疾苦。
华发:白发。
慕勇功:追求勇猛的功绩。
安边:安定边境。
须:必须。
自治:自我治理。
人情:人们的情感。
间:区分。
华戎:华夏和外族。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张栻的作品,名为《送韩宜州》。诗中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和对其品德的赞赏。

"顷年未识宜州面,已信诸贤品藻公。"

这两句说明诗人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认识并相信宜州(即被送别的人)是一位德才兼备之士,其品行被人们广泛传颂。

"幕下从容逢益友,胸中肮脏本家风。"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在官署的环境中与宜州相遇,一起讨论学问和文学,使得诗人的内心充满了古雅脱俗的家风(即传统文化和家族的学术底蕴)。

"一麾且与宽凋瘵,华发应无慕勇功。"

这里用“一麾”比喻轻松解决问题,“宽凋瘵”则形容宜州处理事情的从容态度。后两句表达了对宜州才华横溢、文采飞扬的赞美,没有过分的雕琢和矫饰,自然而出。

"从古安边须自治,人情初不间华戎。"

最后两句提出了治理边疆必须自强自立的重要性,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于边疆民族关系和睦的期望,没有复杂的情感或是外界的干扰。

这首诗通过对宜州的赞美,展示了古代士大夫间相互尊重、交流学问的风气,也体现了诗人本身的人文情怀。

收录诗词(551)

张栻(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后避讳改字钦夫,又字乐斋,学者称南轩先生,谥曰宣,后世又称张宣公。右相张浚之子。南宋初期学者、教育家。南宋理宗淳祐初年(1241年)从祀孔庙,后与李宽、韩愈、李士真、周敦颐、朱熹、黄干同祀石鼓书院七贤祠,世称石鼓七贤

  • 号:南轩
  • 籍贯:南宋汉州绵竹(今四川绵竹市)
  • 生卒年:1133年9月15日——1180年3月22日

相关古诗词

送零陵贾使君二首(其二)

孝友传家法,如君好弟兄。

祇应推此意,便足慰民情。

间岁仍艰食,新书督劝耕。

想今潇水畔,惟日望双旌。

形式: 古风 押[庚]韵

送零陵贾使君二首(其一)

藉甚零陵郡,风流记昔贤。

宅存元水部,人识范忠宣。

山近地宜竹,溪清岸有泉。

官閒时访古,馀韵故依然。

形式: 古风 押[先]韵

重九日与宾佐登龙山

晓风猎猎笛横秋,泽国名山九日游。

万里烟云归老眼,千年形势接中州。

丘原到处堪怀古,萸菊随时岂解愁。

此日此心谁共领,朝宗江汉自东流。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重九陪详刑护漕东西楼之集

猎猎西风满角巾,登临秋思与云平。

山围四野高低碧,江绕东城今古清。

莫恨寒花未堪摘,且忻樽酒得同倾。

政须客里频回首,细话家山此日情。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