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元曲寄二弟植与格

虎头将军眼如电,领兵夜渡龙舟堰。

良人腰悬大羽箭,广西略地崖西战。

三年消息无鸿便,咫尺凭谁寄春怨。

日长花柳暗庭院,斜倚妆楼倦针线。

心怀良人几时见,忽睹二郎来我面。

植兮再吸倾六罐,格也一弹落双燕。

何不将我张郎西,协义维舟同虎闱。

无术平寇报明主,恨身不是奇男子。

倘妾当年未嫁夫,愿学明妃和西虏。

元人未知肯我许,我能管瑟又能舞。

二弟慨然舍我去,日睹江头泪如雨。

几回闻鸡几欲死,未审良人能再睹。

形式: 古风

翻译

虎将军目光炯炯如电,深夜率军过龙舟堰。
丈夫腰间挂大羽箭,广西征战崖西边疆。
三年音讯全无鸿雁传,近在咫尺却无人寄愁绪。
白天漫长花柳暗淡庭院,斜倚闺楼疲于刺绣。
心中思念丈夫何时归,突然看见二郎出现在眼前。
他饮酒豪饮六罐尽,一弹射落双飞燕。
为何不让我随张郎西行,共守正义如同虎将的营帐。
无法平定贼寇报效君王,只恨自己非英勇男儿。
若我当年未嫁他人,愿学王昭君和亲西域。
元朝之人不知能否接纳,我既能琴又能歌舞。
二弟毅然离我而去,每日江边泪水如雨。
多次听到雄鸡啼叫几乎绝望,不知夫君能否再见。

注释

虎头将军:形容英勇的将领。
眼如电:目光锐利。
良人:古代对丈夫的称呼。
大羽箭:大型箭矢。
广西:古代中国省份。
略地:攻占土地。
崖西:西部的山崖边。
鸿便:书信。
咫尺:极近的距离。
凭谁:依靠谁。
春怨:春天的相思之情。
花柳:形容花草树木。
暗庭院:阴暗的庭院。
妆楼:闺楼。
倦针线:厌倦刺绣。
二郎:可能指特定人物。
我面:我的面前。
植兮:饮酒的动作。
倾六罐:喝光六罐酒。
格也:或许指弹弓。
落双燕:打落两只燕子。
张郎:张姓男子。
协义:协同正义。
虎闱:比喻战场。
平寇:平定贼寇。
奇男子:英勇非凡的人。
明妃:指王昭君。
西虏:西方的敌人。
元人:元朝人。
肯我许:愿意接纳我。
管瑟:古乐器。
又能舞:还能歌舞。
二弟:兄弟之一。
江头:江边。
泪如雨:泪水如雨下。
闻鸡:听到鸡鸣。
再睹:再次相见。

鉴赏

这首宋词描绘了一位英勇的虎头将军和他的爱人之间的深情厚意。首句以“虎头将军眼如电”起笔,形象生动地刻画出将军的威猛形象。接着描述将军在夜晚带领军队过龙舟堰,征战广西,显示出他的勇猛和忠诚。然而,战事长久,音信断绝,闺中女子只能在寂寞的春日里寄托哀怨,日长花柳,慵懒于闺房琐事。

思念之情在“心怀良人几时见”处达到高潮,当女子意外见到二弟来访,她期待能与亲人团聚。接下来的“植兮再吸倾六罐,格也一弹落双燕”展现了他们兄弟间的豪情与技艺,同时也暗示了生活的艰难和对安定生活的渴望。

女子表达了如果自己未嫁,愿意效仿王昭君和亲,以和平方式解决战事。然而,她又感叹自己并非英雄男儿,无法直接参与平寇。最后,二弟的离去让女子悲痛欲绝,每日在江边流泪,不知何时能再见良人。

整首词情感深沉,既有战争的残酷,又有家人的牵挂,展现了古代女性在动荡年代中的坚韧与无奈,以及对和平与团圆的深深期盼。

收录诗词(1)

陈碧娘(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桐竹君咏

高桐凌紫霞,修篁拂碧云。

吾常居其间,自号桐竹君。

不解仿俗利,所希脱世纷。

会交但文学,启谈皆典坟。

吁嗟机巧徒,反道胡足云。

形式: 古风 押[文]韵

西山桐十咏.桐风

分材植梧桐,桐茂成翠林。

日日来轻风,时时自登临。

拂干动微毳,吹叶破圆阴。

虚凉可解愠,轻鼓如调琴。

莫传独鹄操,愿述栖凤吟。

岂羞楚襄王,兰台堪披襟。

亦陋陶隐居,高阁听松音。

无为摇落意,慰我休閒心。

形式: 古风 押[侵]韵

西山桐十咏.桐叶

吾有西山桐,下临百丈溪。

布叶虽迟迟,庇根亦萋萋。

密类张翠幄,青堪剪封圭。

滑泽经日久,濡毳随干跻。

近风带影动,坠雨向身低。

宁隐凡鸟巢,自蔽仪凤栖。

松柏徒尔顽,蒲柳空思齐。

但有知心时,应使常弗迷。

形式: 古风 押[齐]韵

西山桐十咏.桐阴

枝软自相交,叶荣更分茂。

所得成清阴,仍宜当白昼。

荫疑翠帟展,翳若繁云覆。

日午密影叠,风摇碎花漏。

冷不蔽空井,高堪在庭甃。

吾本闲野人,受乐忘茕疚。

亭亭类张盖,翼翼如层构。

月夕独裴回,犹思一重复。

形式: 古风 押[宥]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