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裙带中诗(其二)

宋未有天下,坚正臣礼秉。

开国百战功,每阵惟雄整。

及侍周幼主,臣心常烱烱。

帝曰卿北伐,山戎今有警。

死狗莫击尾,此行当系颈。

即日辞陛下,尽敌心欲逞。

陈桥忽兵变,不得守箕颍。

禅让法尧舜,民物普安静。

有国三百年,仁义道驰骋。

未改祖宗法,天胡肆大眚。

细思天地理,中有幸不幸。

天果丧中原,大似裂冠衽。

君诚不独活,臣实无魏丙。

失人焉得人,垂戒尝耿耿。

江南无谢安,塞北有王猛。

所以戎马来,飞渡巴陵境。

大江限南北,今此一舴艋。

本期固封疆,谁谓如画饼。

烈火燎昆冈,不辨金玉矿。

妾本良家子,性僻守孤梗。

嫁与尚书儿,衔署紫兰省。

直以才德合,不弃宿瘤瘿。

初结合欢带,誓比日月炳。

鸳鸯会双飞,比目愿长并。

岂期金石坚,化作桑榆景。

旄头势正然,蚩尤气先屏。

不意风马牛,复及此燕郢。

一方遭劫虏,六族死俄顷。

退鹢落迅风,孤鸾吊空影。

簪坚折白玉,瓶沉断青绠。

一死空冥府,忧心长炳炳。

意坚志不移,改邑不改井。

我本瑚琏器,安肯作溺皿。

志节匪转石,气噎如吞鲠。

不作爝火燃,愿为死灰冷。

贪生念曲蛾,乞怜羞虎阱。

借此清江水,葬我全首领。

皇天如有知,定作血面请。

愿魂化精卫,填海使成岭。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韩希孟所作的《练裙带中诗》之二。诗中充满了对国家兴衰、个人命运以及忠贞不渝精神的深刻反思和感慨。

诗的开头便描绘了历史的沧桑变迁,从宋朝建立之初的百战功勋,到后来的禅让法尧舜,展现了国家从繁荣走向平静的过程。接着,诗人通过“死狗莫击尾”、“此行当系颈”等比喻,表达了对即将出征北伐的将领的担忧与期待,同时也暗示了战争的残酷与不确定性。

陈桥兵变后,宋朝政权发生了重大变化,禅让法尧舜,使得国家得以稳定,人民生活安宁。然而,诗人并未因此而感到满足,而是深感忧虑,担心国家的未来。在诗的后半部分,诗人通过“大江限南北”、“飞渡巴陵境”等描述,展现了战争的激烈与无情,以及对国家边疆安全的深切关注。

诗人以“烈火燎昆冈,不辨金玉矿”来比喻战争带来的破坏与混乱,同时表达了对个人命运的无奈与哀叹。在面对生死抉择时,诗人展现出了坚定的意志与高尚的情操,宁愿选择“不作爝火燃,愿为死灰冷”,也不愿苟且偷生。

最后,诗人借助自然界的意象,表达了对国家未来的希望与对个人命运的哀悼。希望自己的灵魂能化为精卫鸟,填平大海,象征着对国家统一与和平的渴望。同时,也表达了对自身命运的悲凉感慨,希望能在死后保持完整,不受侮辱。

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凝重,通过对历史、战争、个人命运的深刻反思,展现了诗人对国家、民族命运的深切关怀与对高尚情操的坚守。

收录诗词(2)

韩希孟(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僧门

一閒每笑不如僧,及到僧门閒未能。

昨夜褐袍风雪里,隔溪犬吠入林灯。

形式: 七言绝句 押[蒸]韵

中?泉旧在扬子江心今题金山寺井曰第一名泉余疑而问僧僧谓神龙所移尝示梦方丈亦愚世也然江心风涛茫渺纵有泉不复可取(其二)

金鳌背上汲清泠,僧说龙移远脉灵。

若定此泉为第一,惠山未必服中?。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青]韵

汪东岩为余写容求赠诗余以其学佛者也故后章及之(其二)

因形有像转支离,妙笔从君压画师。

若向禅中参一指,写余父母未生时。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支]韵

六言(其二)

流水独吟花径,好山重约云门。

茶瓯疏竹孤寺,桐角斜阳远村。

形式: 六言诗 押[元]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