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余静庵寒夜诗思(其一)

地炉煨芋栗,兀坐数寒更。

香篆消重爇,银釭剔复明。

月穿窗隙过,风拂树梢鸣。

唤醒吟边兴,敲推睡不成。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翻译

在地炉中慢慢烤着芋头和栗子,我独自坐着数着寒冷的更声。
香烟袅袅,熏香再次点燃,银灯闪烁,我仔细拨亮它。
月光穿过窗户缝隙洒落,晚风吹过树梢发出沙沙声响。
这清冷的夜景激发了我的诗兴,却无法让我入睡。

注释

地炉:烧火的小炉子。
煨:慢煮。
芋栗:芋头和栗子。
兀坐:独自坐着。
寒更:寒冷的更鼓声。
香篆:线香燃烧时形成的篆字形状的烟雾。
消重爇:重新点燃。
银釭:银制的灯盏。
剔复明:拨亮灯火。
月穿窗隙:月光穿过窗户缝隙。
风拂树梢:晚风吹过树梢。
鸣:发出声音。
唤醒:激发。
吟边兴:诗兴。
敲推:敲打。
睡不成:无法入睡。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幅深夜寒冷中的独坐图景。"地炉煨芋栗,兀坐数寒更"展现了诗人在夜深人静时,通过燃烧地炉取暖的情形,同时也透露出外界的寒冷和时间的流逝。而"香篆消重爇,银釭剔复明"则是对室内光线与温暖的描写,其中“香篆”指的是熏香用的器具,“银釭”则是一种照明工具,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在夜晚通过燃烧熏香和使用银制灯具来抵御寒冷,寻求一丝温馨。

"月穿窗隙过,风拂树梢鸣"这两句转换了视角,从室内到室外,描绘了一幅夜景图。月光透过窗户的缝隙洒在室内,而风则轻拂着树梢发出声音,这些细微之处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界的观察。

最后,"唤醒吟边兴,敲推睡不成"表达了诗人的心境。在这寂静而寒冷的夜晚,他被内心的激动唤醒,而这种情感也使他无法进入梦乡。这两句透露出了诗人在深夜中的思考与激愍,可能是对生活、理想或其他事务的一种反思和渴望。

整首诗通过对夜晚场景的细腻描绘,以及对内心世界的抒情表达,展现了诗人独特的情感体验和深邃的思想。

收录诗词(455)

杨公远(宋末元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次吴篁屿赠别

每嗟人世等浮沤,会聚如云散复收。

诗赋别情无白雪,酒浇离思有青州。

见梅须寄一枝信,对月还关两地愁。

此去若逢风雨夜,肯思细话对床不。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次宋省斋九月十日

恰说重阳又罢休,奈何乌兔去悠悠。

可怜节后人心别,未信花前蝶意愁。

病里不禁三盏酒,客中虚负一年秋。

来年昨日登高兴,强健还能痛饮不。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次宋省斋木犀(其二)

颢气清如许,全钟在木犀。

碎金羞色浅,片脑愧香低。

根析蟾宫种,诗吟茧纸题。

折来供鼻观,何用上天梯。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齐]韵

次宋省斋木犀(其一)

西风生桂子,香色总关情。

篱菊宜交友,山矾可弟兄。

惯承秋露重,独占楚天清。

对此须吟句,呼童索管城。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