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虚谷太博狂吟十诗韵书怀并呈太博(其四)

头颅搭飒一山翁,万事随宜敢讳穷。

不结东华尘土梦,何干北海马牛风。

半生踪迹从容里,一片襟期冷淡中。

兀坐有时参世味,古今兴废转头空。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翻译

一位老翁独坐山头,面对世间事坦然接受贫穷。
他不向往朝廷的繁华,也不关心世俗的纷扰。
半生经历平淡无奇,内心却保持着淡泊宁静。
他独自坐着品味人生,感叹古今兴衰皆成过眼云烟。

注释

头颅:头部。
搭飒:形容孤独或落寞的样子。
山翁:山中的老者。
讳穷:忌讳贫穷,此处指不回避贫穷。
东华:古代宫殿名,这里代指朝廷。
尘土梦:对朝廷功名的幻想。
北海:北方,比喻遥远的地方。
马牛风:比喻毫不相干的事。
踪迹:行踪和经历。
从容:平静、不慌不忙。
襟期:胸怀、志向。
冷淡:淡泊、不热衷。
兀坐:独自坐着。
参:品味。
世味:人生的酸甜苦辣。
古今兴废:历史的兴盛衰败。
转头空:转眼间就变得毫无意义。

鉴赏

这首诗是宋末元初的文学家杨公远所作,名为《借虚谷太博狂吟十诗韵书怀并呈太博(其四)》。从诗中可以感受到作者对于世事的一种超然和豁达,以及对人生境遇的深刻体察。

首句“头颅搭飒一山翁”,描绘了一个老者坐在山中的景象,通过“头颅搭飒”来形容其悠闲自在之态。"万事随宜敢讳穷"则表达了一种顺应自然、不强求的生活哲学。

接着,“不结东华尘土梦”,意味着作者对功名利禄没有执著,不愿意被世俗纷争所困。"何干北海马牛风"则进一步强调了这种超脱的心态,仿佛在说,即便是远方的风,也与己无关。

中间两句“半生踪迹从容里,一片襟期冷淡中”,表达了作者对于生命旅程的一种平和态度,虽然有所追求,但却保持着一份冷静与淡然。

末尾,“兀坐有时参世味”表现出作者偶尔也会沉浸在对世事的思考之中,而“古今兴废转头空”则是对历史兴衰无常的一种感慨,表达了对于过往和未来都持有一份空明的心态。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作者的自我写照,展现了一种超脱世俗、淡泊明志的人生境界。

收录诗词(455)

杨公远(宋末元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贽林路教

千载孤山处士星,只将閒逸了平生。

一联好句香犹在,几世闻孙声最清。

泮水工夫施教雨,梅花标格待和羹。

不知野叟何缘分,邂逅城闉幸识荆。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逗春海棠

蜀地名花迥出奇,玉环卯醉未醒时。

只开春暖二三月,偶冒冬寒四五枝。

晓带清霜浓傅粉,晚迎红日淡匀脂。

惜渠未敢轻攀折,子美如何少得诗。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梅花五首(其一)

草木根荄暖未回,□□□□□□□。

□□□□□□□,老干槎牙一半摧。

水急可曾流影去,雪深还不碍香来。

赤松孤竹真渠友,万紫千红总皂台。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清明后旬日不闻鹃

过了清明又一旬,不闻杜宇免伤情。

算渠会得羁人意,应向山林僻处鸣。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