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史

独负高世资,冥冥寄浮俗。

卞子去不归,何人辩荆玉。

鬻舂意不浅,污迹身岂辱。

鸾铩乐迍邅,虬蟠甘窘束。

五噫谲且正,可以见心曲。

形式: 古风 押[沃]韵

翻译

独自背负着超凡脱俗的才华,默默地在世俗中沉浮。
像卞和那样离开而不复返,又有谁能辨别这珍贵如荆玉的才华呢?
即便是卖米为生也志向不浅薄,被世俗污染了名声身体又岂会真正受辱。
凤凰折翅仍乐观于艰难坎坷,蛟龙盘曲也甘愿忍受束缚。
伍子胥的五声叹息既奇谲又正直,足以展现他内心的真实曲折。

注释

独负:独自拥有。
高世资:超越世俗的才能。
冥冥:默默无闻。
浮俗:浮躁的世俗。
卞子:指卞和,古代识玉的名匠,曾因献玉而被误解。
去不归:比喻离开或不被理解后不再回来。
荆玉:珍贵的玉石,比喻卓越的才华。
鬻舂:卖米,比喻从事低微的工作。
意不浅:志向远大,不因工作卑微而减损。
污迹:名声受损。
身岂辱:真正的自我并未受辱。
鸾铩:凤凰折翅,比喻才智之士遭遇挫折。
乐迍邅:乐于面对艰难困苦。
虬蟠:蛟龙盘曲,比喻有才之人屈居低位。
甘窘束:甘愿忍受困境束缚。
五噫:伍子胥过昭关时发出的五声叹息,表达复杂情感。
谲且正:既奇特又正直。
心曲:内心的真实想法或情感曲折。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皎然的作品,名为《咏史》。诗中蕴含深厚的历史感慨和个人情怀。

"独负高世资,冥冥寄浮俗。"

这里的“独负高世资”可能指诗人自己承载着高远的理想与抱负,而“冥冥寄浮俗”则表达了对世俗生活的超然态度,仿佛诗人在精神上已经与尘世隔绝。

"卞子去不归,何人辩荆玉。"

“卞子”通常指的是古代贤良之士,这里可能是指某位历史人物或诗人的理想化身。他们“去不归”意味着永远离开了世间,而“何人辩荆玉”则是在问谁能理解并评判那些被尘封的、久远的事物和真理。

"鬻舂意不浅,污迹身岂辱。"

“鬻舂意不浅”表达了诗人对于历史事件或人物有着深刻的理解与探究,而“污迹身岂辱”则可能是在说即使身处污浊的世界,也不会玷污自己的清白。

"鸾铩乐迍邅,虬蟠甘窘束。"

这里使用了多个古代乐器和动物来形容诗人内心的情感状态。“鸾铩”、“虬蟠”都是古代乐器的名称,而“甘窘束”则可能是在形容一种愉悦而又略带忧郁的情绪。

"五噫谲且正,,可以见心曲。"

“五噫”可能是指某种程度或某个方面,“谲且正”则表达了一种探求真理的态度。而“可以见心曲”则在说通过这种探求和思考,可以洞察到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世界。

总体来说,这首诗充满了历史的沧桑感与个人情感的深沉。诗人以一种超脱世俗的视角来审视历史,表达了对真理的追求,以及在污浊的现实中保持内心清明的决心。这不仅是诗人的自我写照,也是一种精神的寄托和历史的沉思。

收录诗词(514)

皎然(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俗姓谢,是中国山水诗创始人谢灵运的十世孙,唐代著名诗人、茶僧,吴兴杼山妙喜寺主持,在文学、佛学、茶学等方面颇有造诣。与颜真卿、灵澈、陆羽等和诗,现存470首诗。多为送别酬答之作。情调闲适,语言简淡。的诗歌理论著作《诗式》

  • 字:清昼
  • 籍贯:湖州(浙江吴兴)
  • 生卒年:730-799

相关古诗词

咏史

田氏门下客,冯公众中贱。

一朝市义还,百代名独擅。

始知下客不可轻,能使主人功业成。

借问高车与珠履,何如卑贱一书生。

形式: 古风

奉同颜使君真卿送李侍御萼赋得荻塘路

落日车遥遥,客心在归路。

细草暗回塘,春泉萦古渡。

遗踪叹芜没,远道悲去住。

寂寞荻花空,行人别无数。

形式: 古风 押[遇]韵

奉同颜使君真卿清风楼赋得洞庭歌送吴鍊师归林屋洞

名山洞府到金庭,三十六洞称最灵。

不有古仙启其秘,今日安知灵宝经。

中山鍊师栖白云,道成仙秩号元君。

三千甲子朝玉帝,世上如今名始闻。

吐纳青牙养肌发,花冠玉舄何高洁。

不闻天上来谪仙,自是人间授真诀。

吴兴太守道家流,仙师远放清风楼。

应将内景还飞去,且从分风当此留。

湖之山兮楼上见,山冥冥兮水悠悠。

世人不到君自到,缥缈仙都谁与俦。

黄鹤孤云天上物,物外飘然自天匹。

一别千年未可期,仙家不数人间日。

形式: 古风

奉应颜尚书真卿观玄真子置酒张乐舞破阵画洞庭三山歌

道流迹异人共惊,寄向画中观道情。

如何万象自心出,而心澹然无所营。

手援毫,足蹈节,披缣洒墨称丽绝。

石文乱点急管催,云态徐挥慢歌发。

乐纵酒酣狂更好,攒峰若雨纵横埽。

尺波澶漫意无涯,片岭崚嶒势将倒。

盻睐方知造境难,象忘神遇非笔端。

昨日幽奇湖上见,今朝舒卷手中看。

兴馀轻拂远天色,曾向峰东海边识。

秋空暮景飒飒容,翻疑是真画不得。

颜公素高山水意,常恨三山不可至。

赏君狂画忘远游,不出轩墀坐苍翠。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