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同颜使君真卿清风楼赋得洞庭歌送吴鍊师归林屋洞

名山洞府到金庭,三十六洞称最灵。

不有古仙启其秘,今日安知灵宝经。

中山鍊师栖白云,道成仙秩号元君。

三千甲子朝玉帝,世上如今名始闻。

吐纳青牙养肌发,花冠玉舄何高洁。

不闻天上来谪仙,自是人间授真诀。

吴兴太守道家流,仙师远放清风楼。

应将内景还飞去,且从分风当此留。

湖之山兮楼上见,山冥冥兮水悠悠。

世人不到君自到,缥缈仙都谁与俦。

黄鹤孤云天上物,物外飘然自天匹。

一别千年未可期,仙家不数人间日。

形式: 古风

翻译

到达金庭的名山洞府,其中三十六洞最为灵验。
若非古代仙人揭开它们的秘密,今天我们怎能知晓《灵宝经》的存在。
中山的炼丹师居住在白云之间,修行得道后被尊称为元君。
历经三千甲子,他朝拜了玉帝,其名望在世间方才流传开来。
通过吐纳修炼,保持青牙以滋养肌肤毛发,头戴花冠,脚踏玉鞋,多么高洁脱俗。
未听说他是天上下凡的谪仙,实则是人间获得了真正的修仙秘诀。
吴兴的太守遵循道家之风,仙师在远方建有清风楼以供修行。
或许他会带着内在的修行景象飞升而去,暂时却在此楼中随风驻留。
站在楼上可望见湖边的山峦,山色幽深,水流悠长。
世人难以抵达之处你已亲至,那缥缈的仙境谁能与你为伴。
黄鹤与孤独的云朵,皆为天上的景象,超脱物外,自然与天相配。
一旦离别,千年难期,仙界的日子不似人间岁月流转。

注释

名山洞府:著名的山脉和神秘的洞府。
金庭:传说中的仙山金庭山。
三十六洞:形容众多的洞天福地。
灵宝经:道教经典之一,象征着高深的道法。
中山鍊师:指修炼道术的道士,中山为地名。
元君:对得道女性仙人的尊称。
三千甲子:比喻非常漫长的时间,甲子为六十年一轮回。
玉帝:道教中最高的神祇,宇宙万物的主宰。
吐纳:呼吸修炼的方法,吸入清气,呼出浊气。
青牙:指保持牙齿如少年般健康,象征青春不老。
吴兴太守:古代官职名称,此处指信奉道教的地方官员。
清风楼:象征清静无为的修行之地。
内景:内心所观之景象,修行者内在的精神世界。
分风:利用自然之风进行修炼或享受自然之乐。
湖之山:指围绕湖泊的山峦。
冥冥:幽暗深远的样子。
悠悠:水流绵延不绝的样子。
缥缈仙都:虚幻而美妙的仙境。
俦:伴侣,这里指能与之相比的人。
黄鹤:传说中的仙鹤,象征长寿和仙界。
物外:超越世俗之外。
别:离别,离开。
仙家:仙人居住的世界。
人间日:人间的时间计算方式。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处仙境,充满了对自然美与道家修炼之地的向往。开篇即以“名山洞府到金庭”、“三十六洞称最灵”勾勒出一幅神秘幽深的画面,表明诗人对于这块灵地的赞誉。接着,“不有古仙启其秘,今日安知灵宝经”显示了对古代仙法的尊崇和对当下修炼之法的自信。

“中山鍊师栖白云,道成仙秩号元君”中的“中山”可能指的是洞庭山,而“鍊师”则是修炼之人,这里化用了道教的神仙体系,将其尊为“元君”,显示出诗人对其地位的崇敬。随后的“三千甲子朝玉帝,世上如今名始闻”表达了一种超脱尘世、达到高层次修为的境界。

在“吐纳青牙养肌发,花冠玉舄何高洁”中,诗人描绘了仙人的生活状态,“吐纳”指的是道家的呼吸术,“青牙”、“花冠玉舄”则是仙人的装扮,体现了一种超凡脱俗的美好。

“不闻天上来谪仙,自是人间授真诀”强调了仙法传承的神秘性和诗人对其独到的理解。而“吴兴太守道家流,仙师远放清风楼”则提到了地理位置和仙师的居所,显示出一派清净脱俗的生活态度。

接下来的“应将内景还飞去,且从分风当此留”表达了诗人对于这份美好境界的珍惜和对仙法修炼的渴望。随后,“湖之山兮楼上见,山冥冥兮水悠悠”描绘了一幅湖光山色相互映衬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美的欣赏。

“世人不到君自到,缥缈仙都谁与俦”则展现了诗人对仙境独到的领悟和对众生难以企及之地的感慨。而“黄鹤孤云天上物,物外飘然自天匹”则是对仙境中奇异景象的描绘,通过黄鹤比喻仙人超脱世俗。

最后,“一别千年未可期,仙家不数人间日”表达了诗人对于与仙界告别后的无限哀愁和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同时也强调了仙界与尘世的不同。

收录诗词(514)

皎然(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俗姓谢,是中国山水诗创始人谢灵运的十世孙,唐代著名诗人、茶僧,吴兴杼山妙喜寺主持,在文学、佛学、茶学等方面颇有造诣。与颜真卿、灵澈、陆羽等和诗,现存470首诗。多为送别酬答之作。情调闲适,语言简淡。的诗歌理论著作《诗式》

  • 字:清昼
  • 籍贯:湖州(浙江吴兴)
  • 生卒年:730-799

相关古诗词

奉应颜尚书真卿观玄真子置酒张乐舞破阵画洞庭三山歌

道流迹异人共惊,寄向画中观道情。

如何万象自心出,而心澹然无所营。

手援毫,足蹈节,披缣洒墨称丽绝。

石文乱点急管催,云态徐挥慢歌发。

乐纵酒酣狂更好,攒峰若雨纵横埽。

尺波澶漫意无涯,片岭崚嶒势将倒。

盻睐方知造境难,象忘神遇非笔端。

昨日幽奇湖上见,今朝舒卷手中看。

兴馀轻拂远天色,曾向峰东海边识。

秋空暮景飒飒容,翻疑是真画不得。

颜公素高山水意,常恨三山不可至。

赏君狂画忘远游,不出轩墀坐苍翠。

形式: 古风

奉和陆使君长源水堂纳凉效曹刘体

柳家陶暑亭,意远不可齐。

烦襟荡朱弦,高步援绿荑。

爱公满亭客,来是清风携。

滢渟前溪上,旷望古郡西。

六月正中伏,水轩气常凄。

野香袭荷芰,道性亲凫鹥。

禅子顾惠休,逸民重刘黎。

乃知高世量,不以出处暌。

形式: 古风 押[齐]韵

奉和陆使君长源夏月游太湖

庾公心旷远,府事局耳目。

遂与南湖游,虚襟涤烦燠。

始知皇天意,积水在亭育。

细流信不让,动物欣所蓄。

万顷合天容,洗然无云族。

峭茜瞩仙岭,超遥随明牧。

知公爱澄清,波静气亦肃。

已见横流极,况闻长鲸戮。

中洲暂采蘋,南郡思剖竹。

向夕分好风,飘然送归舳。

形式: 古风 押[屋]韵

奉和袁使君高郡中新亭会张鍊师昼会二上人

置亭隐城堞,事简迹易幽。

公性崇俭素,雅才非广求。

傍檐竹雨清,拂案杉风秋。

不移府中步,登兹如远游。

坐觉诗思高,俯知物役休。

虚寂偶禅子,逍遥亲道流。

更闻临川作,下节安能酬。

形式: 古风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