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陶赠羊长史,并引

我非皇甫谧,门人如挚虞。

不持两鸱酒,肯借一车书。

欲令海外士,观经似鸿都。

结发事文史,俯仰六十踰。

老马不耐放,长鸣思服舆。

故知根尘在,未免病药俱。

念君千里足,历块犹踟蹰。

好学真伯业,比肩可相如。

此书久已熟,救我今荒芜。

顾惭桑榆迫,久厌诗书娱。

奏赋病未能,草玄老更疏。

犹当距杨、墨,稍欲惩荆舒。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的文学家苏轼(苏东坡)所作,表达了诗人对知识和学问的渴望,以及对于友人的深厚情谊。诗中通过借用古代贤士皇甫司元与门客之间的情谊,展现了作者与羊长史之间的情意相投。

"我非皇甫谧,门人如挚虞。不持两鸱酒,肯借一车书。" 这几句诗直接表达了对知识的渴求和珍视,同时也描绘出一种深厚的友情,愿意为了交流思想和学问而相互借助。

"欲令海外士,观经似鸿都。结发事文史,俯仰六十踰。老马不耐放,长鸣思服舆。" 这部分则是对知识的追求达到了极致,愿意让远方的人也能看到这些学问,如同古代大儒一样,将生命中的每一个时刻都用于研究和探索。

"故知根尘在,未免病药俱。念君千里足,历块犹踟蹰。好学真伯业,比肩可相如。" 这些句子表达了对友人深厚的敬意,即使是远隔千里,也愿意追随和学习。

"此书久已熟,救我今荒芜。顾惭桑榆迫,久厌诗书娱。奏赋病未能,草玄老更疏。犹当距杨、墨,稍欲惩荆舒。" 最后几句则是对书籍的熟读和对文学创作的自我反省,同时也表达了即便在疲倦不堪的情况下,也依然保持着对于学问追求的执著。

总体来说,这首诗充满了对知识的渴望、对友情的情深,以及对文学创作的执着追求,是一首集哲理与情感于一身的佳作。

收录诗词(3229)

苏轼(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和仲,、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 字:子瞻
  • 号:铁冠道人
  • 籍贯: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

相关古诗词

入寺

曳杖入寺门,辑杖挹世尊。

我是玉堂仙,谪来海南村。

多生宿业尽,一气中夜存。

旦随老鸦起,饥食扶桑暾。

光圆摩尼珠,照耀玻璃盆。

来从佛印可,稍觉魔忙奔。

闲看树转午,坐到钟鸣昏。

敛收平生心,耿耿聊自温。

形式: 古风 押[元]韵

独觉

瘴雾三年恬不怪,反畏北风生体疥。

朝来缩颈似寒鸦,焰火生薪聊一快。

红波翻屋春风起,先生默坐春风里。

浮空眼缬散云霞,无数心花发桃李。

翛然独觉午窗明,欲觉犹闻醉鼾声。

回首向来萧瑟处,也无风雨也无晴。

形式: 古风

十二月十七日夜坐达晓,寄子由

灯烬不挑垂暗蕊,炉灰重拨尚馀薰。

清风欲发鸦翻树,缺月初升犬吠云。

闭眼此心新活计,随身孤影旧知闻。

雷州别驾应危坐,跨海清光与子分。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文]韵

谪居三适三首(其一)旦起理发

安眠海自运,浩浩朝黄宫。

日出露未晞,郁郁濛霜松。

老栉从我久,齿疏含清风。

一洗耳目明,习习万窍通。

少年苦嗜睡,朝谒常匆匆。

爬搔未云足,已困冠巾重。

何异服辕马,沙尘满风騣。

雕鞍响珂月,实与杻械同。

解放不可期,枯柳岂易逢。

谁能书此乐,献与腰金翁。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