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仁叟县丞极贫能保风节有权贵招之不屑其行

时人谁识老聋丞,满口常谈杜少陵。

俗辈众多吾辈少,素交零落利交兴。

权门炙手炎如火,诗社投身冷似冰。

堪笑皇天无老眼,相知赖有竹林僧。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蒸]韵

翻译

当世人谁能理解我这耳聋的老丞相,日常谈论的都是杜甫的诗篇。
世俗之人多,像我们这样的人少,旧友离散,利益交往却兴盛起来。
权贵之家权势熏天如烈火,而我投身诗社却备受冷落。
可笑苍天没有长远的眼光,幸好还有像竹林中的僧侣那样的知己朋友。

注释

时人:当时的人。
识:理解。
老聋丞:年老且耳聋的官员。
杜少陵:杜甫,字少陵,唐代著名诗人。
俗辈:世俗之人。
吾辈:我们这些人。
素交:旧交,老朋友。
利交:以利益为目的的交往。
权门:有权势的家庭或人物。
炙手:权势显赫。
诗社:诗歌社团。
投身:投身其中。
冷似冰:冷漠如同冰块。
皇天:上天,苍天。
老眼:长远的眼光。
相知:知己。
竹林僧:隐居的僧侣,这里比喻知己。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戴复古所作,题为《诸葛仁叟县丞极贫能保风节有权贵招之不屑其行》。诗中通过描绘主人公诸葛仁叟县丞的形象,展现了他虽身处贫困却坚守风骨、不与世俗权贵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

"时人谁识老聋丞",开篇即点出主人公的低调和被忽视,暗示他的清高与世无知音。“满口常谈杜少陵”,表明他对诗歌尤其是杜甫的热爱,以此寄托自己的理想和情怀。

"俗辈众多吾辈少,素交零落利交兴",对比了世俗之人追求利益而疏远真挚友情,与诸葛仁叟的淡泊名利形成鲜明对照。

"权门炙手炎如火,诗社投身冷似冰",形象地刻画了权贵势力的炽热和诗人生活的孤寂,表达了对权势的讽刺和对清贫生活的坚守。

最后两句"堪笑皇天无老眼,相知赖有竹林僧",以“皇天”无眼来反讽世态炎凉,庆幸还有像竹林僧一样的知己,表达了对知音的珍视和对自我人格的坚守。

整首诗通过描绘人物的生活状态和内心世界,赞扬了诸葛仁叟的高洁品格和独立精神,同时也揭示了当时社会的世态炎凉。

收录诗词(989)

戴复古(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常居南塘石屏山,故自号石屏、石屏樵隐,南宋著名江湖诗派诗人。曾从陆游学诗,作品受晚唐诗风影响,兼具江西诗派风格。部分作品抒发爱国思想,反映人民疾苦,具有现实意义。晚年总结诗歌创作经验,以诗体写成《论诗十绝》。一生不仕,浪游江湖,后归家隐居,卒年八十余。著有《石屏诗集》、《石屏词》、《石屏新语》

  • 字:式之
  • 籍贯:天台黄岩(今属浙江台州)
  • 生卒年:1167年-约1248年

相关古诗词

读三学士人论事三书(其二)

黄屋见闻远,朱门富贵忙。

屠沽思报国,樵牧解谈王。

能转祸为福,毋令圣作狂。

草茅垂白叟,尚拟见时康。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

读三学士人论事三书(其一)

邦计伤虚耗,边民苦乱离。

诸公事缄默,三学论安危。

灾异天垂戒,脩为国可医。

传闻上元夜,绝似太平时。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读王幼学上殿劄子

才到朝廷被论归,孤忠幸有九重知。

神医能识未苏病,国手难翻已败棋。

四海争传治安策,诸公如在太平时。

老夫怀抱缘何事,未到秋来早自悲。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读严粲诗风撼潇湘覆江空雪月明以其一联隐括为对

笔端有神助,句法自天成。

风撼潇湘覆,江空雪月明。

苦吟非草草,妙趣若平平。

李杜诗坛上,为君题姓名。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