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罗醴陵宏材乐府见寄

自别湘中首屡回,漏传春信一枝梅。

固知我老何须此,不与时同亦壮哉。

百里去思民父母,三年归作国台莱。

更将馀力哦新调,三百篇中著意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翻译

自从离开湘中以来,多次回望,只有梅花报春的信息通过漏壶传递。
我深知自己年老,无需如此,即使不随时代变迁,也一样雄心壮志。
在百里之外关心百姓,如同父母,三年后归来,将成为国家的重要官员。
我还会用剩余的精力创作新的诗词,在《诗经》三百篇中用心留下痕迹。

注释

自别:自从离开。
湘中:湖南地区。
屡回:多次回望。
漏传:通过漏壶传递。
春信:春天的信息。
固知:深知。
何须:无需。
与时同:随时代变迁。
亦壮哉:一样雄心壮志。
百里去思:在百里之外关心。
民父母:如同父母对待百姓。
国台莱:国家的重要官员。
哦新调:创作新的诗词。
三百篇:《诗经》三百篇。
著意来:用心留下痕迹。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曹彦约所作的《谢罗醴陵宏材乐府见寄》。诗中,诗人表达了对友人罗醴陵寄来的乐府诗的感激之情,以及对自己年华老去但仍保持壮志豪情的感慨。他提到自从离开湘中后,每次回望都伴随着梅花的开放,这似乎象征着春天的信息。诗人认为自己虽然年迈,但并不因时光流逝而消极,反而坚守自我,如同不随流俗的壮士。

诗人以“百里去思民父母”表达对百姓的挂念和责任感,把自己比作地方官员,关心民众疾苦。他还表示,即使在离任三年后回归,仍会用剩余的精力创作新的诗歌,尤其会在三百篇经典中倾注心血,展现其艺术追求和对文学的执着。

整首诗情感深沉,既有对友情的珍视,又有对个人价值的坚守,体现了宋代理性与情感并重的诗风。

收录诗词(368)

曹彦约(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淳熙八年进士。曾从朱熹讲学,后受人之召,负责汉阳军事,因部署抗金有方,改知汉阳军。后累官宝谟阁待制、知成都府。嘉定初,为湖南转运判官,镇压郴州(今湖南郴县)瑶民起义,后任利州路(今属陕西)转运判官兼知利州,发漕司储粮减价粜与饥民、通商蠲税,并论兵柄财权并列之弊。宝庆元年,擢为兵部侍郎,迁礼部侍郎,不久又授为兵部尚书,力辞不拜,后以华文阁学士致仕,卒谥“文简”

  • 字:简甫
  • 号:昌谷
  • 籍贯:南康军都昌(今属江西)
  • 生卒年:1157~1228

相关古诗词

赠日者

我本无能人,简册强缠绕。

饶舌苦譊譊,外貌似了了。

应酬聊复尔,懒惰亦不少。

眨眼鼻如雷,黄昏到天晓。

形式: 古风 押[筱]韵

赠别徐秀

出京才四日,雨雪日一县。

行遍浙江头,梦识庐山面。

相逢兄弟欢,莫作儿女恋。

归计动心旌,春风摇柳线。

形式: 古风 押[霰]韵

赠别潘汉臣

宦薄鱼上竿,地左猿择木。

经过还似旧,笑语何时足。

留君潘鬓在,许我曹装趣。

三年却归来,此梦如何续。

形式: 古风

满庭芳(其六)寿妻

老子今年,年登七十,阿婆年亦相当。

几年辛苦,今日小风光。

遇好景,何妨笑饮,依前是、未放心肠。

人都道,明明了了,强似个儿郎。幸偿。

婚嫁了,双雏蓝袖,拜舞称觞。

女随夫上任,孙渐成行。

惭愧十分圆满,无以报、办取炉香。

频频祝,百年相守,老子更清强。

形式: 词牌: 满庭芳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