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徐侍郎兼呈郑渔仲(其六)

眼看鸿雁入冥冥,忽起寻山杖屦轻。

不谓莆阳郑夫子,一书犹解问空生。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庚]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深秋时节,诗人眼见鸿雁南飞,内心涌动着寻觅山水之念的画面。诗中“冥冥”二字,既形象地描绘了天空的深远与辽阔,也暗含了鸿雁飞行的壮丽景象。诗人随即“起寻山杖屦轻”,展现出一种轻盈自在、渴望探索自然的心境。

接着,“不谓莆阳郑夫子,一书犹解问空生”两句,巧妙地将对自然的向往与对知识的追求联系起来。这里提到的“郑夫子”,可能是诗人所尊敬的一位学者或智者,通过一封书信,表达了对宇宙、人生乃至空灵境界的思考与探寻。这种精神层面的交流,不仅深化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也体现了诗人对于智慧与真理的不懈追求。

整首诗以自然景观为引子,引出对内在精神世界的探索,展现了宋代文人对于自然美与哲理美的双重追求,以及在自然与人文之间的和谐共鸣。

收录诗词(537)

释慧空(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和曾运使(其一)

心法两忘诸说到,文章百鍊古风回。

方惊吸尽西江口,又出江西一派来。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灰]韵

和曾运使(其二)

而今派下皆龙象,肯著风颠老万回。

大士不知何所取,真成千里赚人来。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灰]韵

和曾运使(其三)

我梦玉山架茅竹,清溪溅溅路回回。

丘山便是庞公宅,老倒扶筇日日来。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灰]韵

和曾运使(其四)

幻师拈起一枝草,无限春光应手回。

认得春光与拈草,分明开眼被瞒来。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灰]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