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甲辰秋夜读书有感韵

物华相寻来,世事不足叹。

侯虫知春秋,宿鸟各昏旦。

百年相劳苦,且复加餐饭。

堂堂白日在,扰扰浮云散。

诗书信家法,朱墨窘官办。

三十二年非,还改当何惮。

低徊逢迎地,言笑纷晏晏。

嗟汝其惕然,舆衡有规谏。

形式: 古风

翻译

万物循序而来,世间纷扰无需叹息。
昆虫感知岁月更迭,飞鸟作息各有早晚。
一生辛劳无常,姑且享受一日三餐。
光明的太阳高悬,纷乱的浮云终将消散。
诗书传家风,墨迹显官府忙碌。
三十多年已过,即使改变又何惧。
在这低回应酬之地,谈笑间热闹非凡。
你应警惕,车轮与秤砣都有规劝之意。

注释

物华:自然界的美好事物。
不足叹:不必过于感慨。
侯虫:候鸟和虫类。
春秋:季节变化。
宿鸟:夜栖的鸟。
昏旦:早晨和夜晚。
百年:一生。
加餐饭:享受生活。
堂堂:光明盛大。
扰扰:纷乱。
诗书信家法:遵循家族的传统教育。
朱墨:书写(代指公务)。
三十二年非:三十多年并非初衷。
还改:即使改变。
低徊:徘徊应酬。
纷晏晏:热闹欢快。
汝:你。
惕然:警觉。
舆衡:车轮与秤砣象征平衡。
规谏:规劝和建议。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孙应时的作品,名为《和甲辰秋夜读书有感韵》。从内容上看,这是一首抒发个人情感与世事观感的诗歌。

"物华相寻来,世事不足叹" 表示诗人对于世间万物都在不断变化中相互追求这一现象表示出一种超然物外的情怀,对于世俗纷争持有一种不以为然的态度。这里的“世事”泛指人类社会的一切事情,而“不足叹”则表现了诗人对这些世事的淡漠与豁达。

"侯虫知春秋,宿鸟各昏旦" 则通过自然界的细节来描绘季节更替和生命循环。侯虫懂得时光变迁,而宿鸟则在每一个黄昏之际寻找安息之所。这两句诗强调了时间流逝与生死轮回,表达了对生命无常的感慨。

"百年相劳苦,且复加餐饭。堂堂白日在,扰扰浮云散" 这几句则是诗人对于人类短暂而又辛勤的一生的感叹。在这有限的生命中,人们还要不断地为生计奔波,加上生活中的琐事和劳累,这些都是对生命力的消耗。而“堂堂白日”、“扰扰浮云”则是天空的景象,用以比喻世事无常,人生的短暂。

"诗书信家法,朱墨窘官办。三十二年非,还改当何惮" 这部分内容显示了诗人对个人修养和学问的重视,以及对于仕途生活的反思。在这里,“诗书”、“家法”指的是通过阅读古籍来理解家族传统与文化,而“朱墨窘官办”则是对个人在官方职务上的认真态度。接着,“三十二年非”表明诗人自省,意识到自己已经走过了三十二年的岁月,但仍未找到生命的意义所在。

"低徊逢迎地,言笑纷晏晏。嗟汝其惕然,舆衡有规谏" 最后一部分,则是诗人对周围环境的观察和自我警醒。在这个世界里,有些人为了迎合他人而低声下气、阿谀奉承,他们的话语与笑容都是为了取悦于人。但诗人却对这种行为表示出不满,认为应当保持自己的本真,而非议那些违背原则的行为。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界和人类生活的观察,展现了诗人对于生命意义、个人修养以及社会伦理的深刻思考。

收录诗词(624)

孙应时(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和仲氏除夕书怀

头颅遂如许,忽忽意多违。

渐合知天命,能无悟昨非。

春觞欣母寿,秋谷为民祈。

猿鹤应催我,尘埃好振衣。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微]韵

和刘师文饮城西见怀

刘侯元祐家,高标振流俗。

益州西门外,胜日事幽瞩。

襟期得佳士,命驾不待促。

壶觞傍水石,谈笑满林屋。

经行旧台苑,芜没长禾菽。

长吟何激烈,远思脱羁束。

遥追七贤社,不负千钟渌。

诗囊寄同幕,足音到空谷。

明月散昏埃,清风濯炎溽。

壮游忆子美,感遇悲伯玉。

功名垂耳骥,岁月长饥鹄。

此事置勿言,时情斗蛮触。

形式: 古风

和刘过夏虫五咏(其四)蚊

利觜死一饱,何劳更喧哗。

肉薄来如云,举扇谁能遮。

诸君幸小忍,秋风期不赊。

披襟约凉夜,明月钓寒沙。

形式: 古风 押[麻]韵

和刘过夏虫五咏(其三)蚓

高人百尺楼,万里对天宇。

白水渺江湖,清明到窗户。

跏趺作禅定,不闻雷破柱。

从渠蚯蚓歌,自趁商羊舞。

形式: 古风 押[麌]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