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陈招使

天戈一指迅雷轰,涌雪公应记洗兵。

伊洛风烟想如旧,江淮草木转知名。

争先识面今裴度,孰与论心昔孔明。

文水万家惟击壤,得无军饷尽归耕。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翻译

天戈一指如同迅雷轰鸣,涌雪公应当记得那次洗净兵器的壮举。
想象伊水洛水边的风烟依旧,江淮间的草木因您而更加闻名。
争相拜见您的面容犹如今日裴度,谁能和您相比昔日的孔明。
文水之畔万家人只知击壤欢歌,是否军需粮饷都已化为农耕之资。

注释

天戈:天上的戈矛,形容威势极大。
迅雷:比喻行动迅速、力量强大。
涌雪公:对某位有威望将领的尊称,可能指代某位清洗兵器的军事领袖。
裴度:唐朝宰相,以智谋著称。
孔明:诸葛亮,三国时期蜀汉丞相,以智谋和忠诚闻名。
击壤:古代一种游戏,象征太平盛世。
军饷:军队的给养或薪酬。
归耕:回归田园耕作,隐喻物资用于民需而非军事。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的词人刘炜叔所作,名为《上陈招使》。从诗中可以看出,作者借用壮丽的笔触描绘了一场战争场景,同时也表达了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天戈一指迅雷轰”这一句通过天上的闪电来比喻军队的突然袭击,展示了战争的急遽与猛烈。紧接着,“涌雪公应记洗兵”则透露出战后对和平生活的渴望,希望像春雪一样将过去的污秽洗净。

“伊洛风烟想如旧”中,伊洛指的是古代的河流,这里用来表达作者对于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下句“江淮草木转知名”则描绘了自然界的变迁与生长,暗示着时间的流逝和事物的变化。

在“争先识面今裴度”一句中,作者表达了对于功名利禄的追求,这里的“争先”指的是人们为了达到目的而竞相出众,而“裴度”则是历史上的一位能臣,常被用来比喻理想中的贤才。紧接着,“孰与论心昔孔明”一句中,“孰与”意为何人,与“论心”结合起来,则是在探讨谁能够像古代的智者孔明(即诸葛亮)那样洞察世事。

最后两句“文水万家惟击壤,得无军饷尽归耕”则描绘了战争结束后的和平场景。作者希望人们只需在田间劳作,不再需要为战争而奔波。

总体来看,这首诗不仅展示了作者的文学才华,也反映出宋代士人对于政治军事的关注以及对民生和平的深切渴望。

收录诗词(1)

刘炜叔(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次韵经略吴及石门洞

谏纸空箱后,高牙拂断霓。

还符翠洲梦,来见石门题。

架竹生新径,诛茅得旧蹊。

阴崖走别洞,阳岭带回溪。

吟桂人非隐,逢花客自迷。

虚中存纳受,绝壁阻攀跻。

地远饶征戍,君来息鼓鼙。

吏闲眠麂鹿,民乐戏凫鹥。

胜事时相遇,芳樽手屡携。

清风与诗句,留与昔贤齐。

形式: 排律 押[齐]韵

储福宫

所忧目力尽,未问两足酸。

云峰三十六,一一皆可观。

形式: 五言绝句 押[寒]韵

春日

浓起香尘十里晴,晚来烟雨忽斜横。

花开花落清明候,山北山南杜宇声。

追念旧游浑是梦,退思良计不如耕。

人中喜有弥天释,时吐清文慰此情。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题国清寺

野人游遍天台寺,究竟招提此最奇。

十里远排清荫入,五峰如按画图窥。

隋初便有高僧传,火后都亡过客诗。

重到定知非远约,岸巾高处立多时。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