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灵石修造

灵石有殿不知年,日炙风吹太可怜。

今日诸郎争著力,要令突兀在人前。

人前莫作土木见,八面浑无刀斧痕。

似此殿成安底佛,释迦弥勒是他孙。

形式: 七言律诗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座历经沧桑的古殿,它坐落在灵石之上,岁月的风霜让它饱受日炙与风吹之苦。然而,尽管环境恶劣,这座古殿依然屹立不倒,成为了后人努力维护的对象。诗中提到“今日诸郎争著力”,暗示着人们为了保护和修复这座古殿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希望它能以雄伟的姿态矗立于世,成为人们瞩目的焦点。

诗的后半部分则转向了对古殿的赞美,称其为“土木”,即建筑的象征,强调了这座古殿在建造时的精湛技艺,以至于“浑无刀斧痕”,展现出其工艺的高超和自然之美。最后,诗人将这座古殿与佛教中的圣者释迦牟尼和弥勒佛相提并论,表达了对古殿神圣地位的认同,同时也暗示了古殿可能承载着某种宗教或文化的意义,是人们精神寄托的重要场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比和象征的手法,不仅赞美了古殿的坚韧与美丽,也反映了人们对历史文化遗产的珍视和传承之心。

收录诗词(537)

释慧空(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建州梅仙坛

汉室中微竹生马,先生一尉何卑下。

天门九重呼不闻,避时乃作居山者。

朅来山间药道成,云轺高举风驭轻。

大溪之南古坛在,空山落日秋蝉鸣。

我寓其邻喜清旷,时来送眼风烟上。

遗丹存亡今不知,痴人且啖坛中泥。

形式: 古风

送僧上径山兼简妙喜老人(其一)

大士昨来闻出世,阿师今日又登途。

杖头倘有闲田地,寄我山头一纸书。

形式: 七言绝句

送僧上径山兼简妙喜老人(其二)

半幅全封一字无,莫嫌者也及之乎。

还将昔日芭蕉语,写作王公十道符。

形式: 七言绝句 押[虞]韵

和支提秀和尚

尊宿老河东,丛林之眼目。

灵明剑倚天,秀润山含玉。

忆昨台雁行,再拜初接足。

森严听法徒,天冠千眷属。

不以空也愚,斯事力见笃。

别来化城钟,屡度新丰曲。

一字妙无传,四方牢记录。

安得从之游,寒泉荐秋菊。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