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僧上径山兼简妙喜老人(其一)

大士昨来闻出世,阿师今日又登途。

杖头倘有闲田地,寄我山头一纸书。

形式: 七言绝句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释慧空所作的《送僧上径山兼简妙喜老人(其一)》。诗中以送别僧人上径山为背景,表达了对僧人的深厚情谊和对未来的期待。

首句“大士昨来闻出世”,以“大士”比喻高僧,暗示僧人过去曾有过非凡的成就或经历,如今“出世”,即离开红尘,前往修行之地。次句“阿师今日又登途”,“阿师”是对僧人的尊称,“登途”意味着僧人即将启程前往目的地。这两句通过时间的对比,展现了僧人从过去的辉煌到现在的离别,充满了对僧人旅程的关切与不舍。

后两句“杖头倘有闲田地,寄我山头一纸书”,则是诗人对僧人的深情嘱托。诗人希望僧人在旅途中,如果有机会,能寄一封书信给自己,分享旅途中的见闻与感悟。这里不仅体现了诗人对僧人的思念之情,也寄托了诗人对僧人旅途平安的祝愿以及对知识、智慧交流的渴望。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简洁,通过送别僧人的场景,表达了深厚的人文关怀和对精神追求的向往,展现了宋代文人对于友情、离别以及对远方世界的想象的独特视角。

收录诗词(537)

释慧空(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送僧上径山兼简妙喜老人(其二)

半幅全封一字无,莫嫌者也及之乎。

还将昔日芭蕉语,写作王公十道符。

形式: 七言绝句 押[虞]韵

和支提秀和尚

尊宿老河东,丛林之眼目。

灵明剑倚天,秀润山含玉。

忆昨台雁行,再拜初接足。

森严听法徒,天冠千眷属。

不以空也愚,斯事力见笃。

别来化城钟,屡度新丰曲。

一字妙无传,四方牢记录。

安得从之游,寒泉荐秋菊。

形式: 古风

合三韵酬梦石二首(其一)

老人说法山答钟,不以一重去一重。

后生望道未之见,镂冰琢雪徒彫虫。

门前蚁合忽雷吼,虫臂堕阶争出手。

三文捞波年代深,化成老婆黑而丑。

东山击节梦石歌,空花之影阳焰波。

不知真伪争几何,高烧榾?春寒多。

形式: 古风

合三韵酬梦石二首(其二)

淡齑薄粥歠两钟,粗疏恶布著两重。

大开摩醯顶门眼,莫作师子身中虫。

石头未必能真吼,临济只是栽松手。

焚其禅版增其光,受其鈯斧彰其丑。

梦石击节东山歌,亘天烈焰横清波。

小僧再拜问如何,三十山藤未是多。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