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和秋暮言志应制

秋深桂初发,寒窗菊馀菲。

波拥群凫至,秋飘朔雁归。

月荚生还落,云枝似复非。

凝宸阅栖亩,观文伫少微。

圣敬韬前哲,先天谅不违。

形式: 古风 押[微]韵

翻译

深秋时节桂花刚开始绽放,寒窗边的菊花还残留着凋零前的美丽。
水面上波浪簇拥着一群野鸭到来,秋天的天空中大雁向北方飞回。
月亮形状的豆荚生长又落下,云中的树枝似乎改变了又仿佛没变。
皇帝凝视着田野中的作物,期待着细微之处的文化展现。
圣上的敬意超越了前代的智者,遵循自然法则定不会有所违背。

注释

秋深:深秋时节。
桂初发:桂花刚开始开放。
寒窗:寒冷的窗户,此处指清冷的环境。
菊馀菲:菊花剩余的美丽。
波拥:波浪簇拥。
群凫:一群野鸭。
至:到达。
秋飘:在秋风中飘动。
朔雁:北飞的大雁。
归:返回。
月荚:月亮形状的豆荚,比喻时间的更迭。
生还落:生长后又落下,象征变化。
云枝:云中的树枝,比喻遥远或虚幻的事物。
似复非:似乎变了又好像没变。
凝宸:皇帝专注的样子。
阅:观察。
栖亩:田野,指农事。
观文:观看文化的表现。
伫:等待,期望。
少微:细微之处,也指文士。
圣敬:圣上的敬意。
韬:超越,隐藏。
前哲:前代的智者。
先天:自然的法则,天道。
谅不违:定不会违背。

鉴赏

这首诗是隋末唐初的诗人许敬宗所作,名为《奉和秋暮言志应制》。从诗中可以感受到作者在深秋时节的感慨与胸襟壮志。

"秋深桂初发"一句,描绘了深秋季节,桂花才刚开始开放,这是对自然景象的细腻刻画,也反映出作者在这个时候的独特体验。"寒窗菊馀菲"则展示了室内的萧瑟与外界的生机并存,菊花虽然已经过了盛放时节,但依然散发出淡雅的香气。

接下来的"波拥群凫至"和"秋飘朔雁归",诗人通过水波带来的野鸭和秋天飞回的大雁,表达了时间流转与自然界中生命的迁徙。这些意象丰富的描写,不仅映射出季节更替,也许暗含着作者对于时光易逝的感慨。

"月荚生还落"和"云枝似复非"两句,通过月亮下的花开花落以及云间树枝的摇曳,抒发了对过往与未来的迷茫感受。这里的"复非"二字,增添了一种超脱尘世的哲思。

诗人接着写道:"凝宸阅栖亩,观文伫少微。"这些句子透露出作者在深秋静谧的夜晚,对着古籍沉思,心中却藏着不为人知的宏图大志。这里所谓"圣敬韬前哲,先天谅不违",则表达了诗人对于历史智慧和宇宙法则的尊崇,以及对自己言行与天道相符合的自信。

整首诗通过深秋景物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内心的丰富情感和对未来志向的坚定追求。

收录诗词(43)

许敬宗(隋末唐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朝宰相,隋朝礼部侍郎许善心之子。隋大业年间中秀才,后担任书佐。其父许善心被杀之后投奔瓦岗军,被李密任命为记室。李密兵败之后投奔唐朝,补涟州别驾,秦王李世民问其才学召为秦府学士,贞观八年(634年)任著作郎、监修国史,不久迁中书舍人。咸亨元年(670年)以特进的身份退休。咸亨三年(672年)去世,时年81岁。赠开府仪同三司,谥曰缪。著有文集八十卷,今编诗二十七首

  • 字:延族
  • 籍贯:杭州新城
  • 生卒年:公元592年—公元672年

相关古诗词

奉和喜雪应制

嵰州表奇贶,閟竹应遐巡。

何如御京洛,流霰下天津。

忽若琼林曙,俄同李径春。

姑峰映仙质,郢路杂歌尘。

伏槛观花瑞,称觞庆冬积。

飘河共泻银,委树还重璧。

连山分掩翠,绵霄远韬碧。

千里遍浮空,五轫咸沦迹。

机前辉裂素,池上伴凌波。

腾华承玉宇,凝照混金娥。

是日松筠性,欣奉柏梁歌。

形式: 古风

奉和登陕州城楼应制

挹河澄绿宇,御沟映朱宫。

辰旂翻丽景,星盖曳雕虹。

学嚬齐柳嫩,妍笑发春丛。

锦鳞文碧浪,绣羽绚青空。

眷念三阶静,遥想二南风。

形式: 古风 押[东]韵

阳春怨

红树晓莺蹄,春风暖翠闺。

雕笼熏绣被,珠履踏金堤。

芍药花初吐,菖蒲叶正齐。

藁砧当此日,行役向辽西。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齐]韵

奉和圣制送张尚书巡边

文武承邦式,风云感国祯。

王师亲赋政,庙略久论兵。

汉主知三杰,周官统六卿。

四方分阃受,千里坐谋成。

介胄辞前殿,壶觞宿左营。

赏延颁赐重,宸赠出车荣。

龙武三军气,鱼铃五校名。

郊云驻旌羽,边吹引金钲。

训旅方称德,安人更克贞。

伫看铭石罢,同听凯歌声。

形式: 排律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