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春怨

红树晓莺蹄,春风暖翠闺。

雕笼熏绣被,珠履踏金堤。

芍药花初吐,菖蒲叶正齐。

藁砧当此日,行役向辽西。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齐]韵

翻译

红树上黄莺清晨啼叫,春风吹暖了翠绿的闺房。
精美的鸟笼散发着熏香,绣花被温馨,珠鞋轻踏在金色的河堤上。
芍药花开正含苞待放,菖蒲叶子排列得整整齐齐。
在这美好的日子,丈夫却远赴辽西服役去了。

注释

红树:指开着红色花朵的树,或因光线作用看似红色的树木,此处象征春日美景。
晓莺:早晨的黄莺,以其啼声清脆悦耳,常用来表现春天的生机。
春风:温暖和煦的春天之风。
翠闺:翠绿色的闺房,泛指女子居住的华丽房间,‘翠’形容房间装饰的华美。
雕笼:雕刻精美的鸟笼,这里可能比喻为闺房内的精美装饰。
绣被:绣有花纹的被子,显示生活的奢华。
珠履:镶嵌珍珠的鞋子,古代贵族或富家子弟所穿,表示穿着者的身份高贵。
金堤:坚固而华丽的河堤,‘金’形容堤岸的坚固与辉煌。
芍药花:一种春季开花的草本植物,花朵大且美丽,常作为观赏植物。
菖蒲:多年生水生或湿生草本植物,叶剑形,常用于园林绿化。
藁砧:古代对丈夫的隐喻,‘藁砧’原指制作丧葬用具的材料,后转义指代丈夫。
行役:因服劳役、兵役等在外奔波。
辽西:泛指古代中国东北边远地区,这里用来指代远方。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春日里富贵生活的场景,通过对细节的精致描写,展现了诗人对于即将远行的怨恨之情。

"红树晓莺蹄,春风暖翠闺。" 这两句描绘了一片春色中,红色的花树在晨曦中显得格外鲜明,而春风温柔地拂过精致的窗棂,营造出一个温馨而富丽的室内环境。

"雕笼熏绣被,珠履踏金堤。" 这两句则写出了室内的奢华装饰和主人珍贵的穿着。雕笼中的香气与精美的织物相得益彰,而珠履踏在金色的台阶上,更是显示了主人的高贵身份。

接下来的 "芍药花初吐,菖蒲叶正齐。" 描述了一场春日之中植物初生的生机。这两种植物的细节描写,不仅丰富了画面,也烘托出一个生长与繁盛的季节。

然而,在这美好景象之后,诗人却突然提起远行的苦楚: "藁砧当此日,行役向辽西。" 这里“藁砧”指的是古代旅行时所用的草席和砧板,用以安置马匹,诗人借此暗示了即将踏上旅途的劳顿与孤独。"行役"一词则更添了一份军旅生活的辛酸。而辽西,一向被认为是边塞苦寒之地,这里的远行不仅是身体上的长途跋涉,更有精神上的寂寞和对美好生活的留恋。

总体而言,此诗通过对春日富贵生活的细腻描写,到最后一转笔锋,突然揭示了主人即将面临的远行苦楚,表达了一种生离死别的情感波动,是一首情感丰富、意境深远的古典诗篇。

收录诗词(6)

许景先(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奉和圣制送张尚书巡边

文武承邦式,风云感国祯。

王师亲赋政,庙略久论兵。

汉主知三杰,周官统六卿。

四方分阃受,千里坐谋成。

介胄辞前殿,壶觞宿左营。

赏延颁赐重,宸赠出车荣。

龙武三军气,鱼铃五校名。

郊云驻旌羽,边吹引金钲。

训旅方称德,安人更克贞。

伫看铭石罢,同听凯歌声。

形式: 排律 押[庚]韵

折柳篇

春色东来度渭桥,青门垂柳百千条。

长杨西连建章路,汉家林苑纷无数。

萦花始遍合欢枝,游丝半罥相思树。

春楼初日照南隅,柔条垂绿扫金铺。

宝钗新梳倭堕髻,锦带交垂连理襦。

自怜柳塞淹戎幕,银烛长啼愁梦著。

芳树朝催玉管新,春风夜染罗衣薄。

城头杨柳已如丝,今年花落去年时。

折芳远寄相思曲,为惜容华难再持。

形式: 古风

奉和御制春台望

睿德在青阳,高居视中县。

秦城连凤阙,汉寝疏龙殿。

文物照光辉,郊畿郁葱茜。

千门望成锦,八水明如练。

复道晓光披,宸游出禁移。

瑞气朝浮五云阁,祥光夜吐万年枝。

兰叶负龟初荐祉,桐花集凤更来仪。

秦汉生人凋力役,阿房甘泉构云碧。

汾祠雍畤望通天,玉堂宣室坐长年。

鼓钟西接咸阳观,苑囿南通鄠杜田。

明主卑宫诫前失,辅德钦贤政惟一。

昆虫不夭在春蒐,稼穑常艰重农术。

邦家已荷圣谟新,犹闻俭陋惜中人。

豫奉北辰齐七政,长歌东武抃千春。

形式: 古风

若耶春意

越水正逶迤,艳阳三月时。

中有婵娟子,含怨望佳期。

鲜肤润玉泽,微眄动蛾眉。

解佩遗中浦,折芳怀所思。

彩色岂不重,瑰艳难久滋。

一歌江南曲,再使妾心悲。

形式: 古风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