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阳咏史(其四十)堕泪碑

愤深藉馆年年祭,痛切夷陵岁岁祠。

不见征南遗爱地,至今泪堕岘山碑。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支]韵

鉴赏

这首诗《襄阳咏史(其四十)堕泪碑》由金末元初的诗人李俊民所作,通过对“堕泪碑”的描绘与感慨,表达了对历史人物的深切怀念与哀悼之情。

首句“愤深藉馆年年祭”,开篇即以“愤深”二字点明了诗人内心的情感基调——对某位历史人物的深切愤慨与怀念。每年的祭祀活动,不仅是对逝者的纪念,更是诗人情感的寄托。这里的“藉馆”可能指的是祭祀的场所或仪式,通过“年年祭”强调了这种纪念活动的持续性与庄重性。

次句“痛切夷陵岁岁祠”,进一步深化了情感的表达。将地点从“馆”转至“夷陵”,暗示了祭祀对象可能与夷陵地区的历史人物相关。通过“岁岁祠”再次强调了时间的延续性和纪念活动的频繁性,体现了诗人对这位历史人物的长久怀念和深深痛惜。

后两句“不见征南遗爱地,至今泪堕岘山碑。”则将情感推向高潮。诗人感叹于未能亲见这位历史人物在“征南”时留下的“遗爱地”,即其功绩与影响所在的地方。而今,只能通过“泪堕岘山碑”来表达自己对这位历史人物的敬仰与哀悼之情。岘山碑可能是指与该历史人物相关的墓碑或纪念物,诗人的眼泪不仅是对逝者的哀思,也是对历史记忆的珍视与传承。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历史场景的勾勒,展现了诗人对历史人物的深刻怀念与哀悼,同时也蕴含着对历史记忆的尊重与传承的思考。

收录诗词(872)

李俊民(金末元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1176~1260)或(1175~1260)字用章,泽州晋城(今属山西晋城)人。唐高祖李渊第二十二子韩王元嘉之后。年幼时,勤于经史百家,尤精通二程理学。承安间以经义举进士第一,弃官教授乡里,隐居嵩山,元政府泽州长官段直从河南嵩山迎回任泽州教授,长期在泽州大阳生活教学。金亡后,忽必烈召之不出,卒谥庄靖。能诗文,其诗感伤时世动乱,颇多幽愤之音。有《庄靖集》

  • 籍贯:自号鹤鸣老

相关古诗词

襄阳咏史(其四十一)沈碑

中原人物老书生,塞破乾坤万古名。

俗子不知碑尚在,一朝南渡愧荒伧。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庚]韵

襄阳咏史(其四十二)晋柏

亭亭霜干上参天,色黛皮苍老更坚。

当日不知谁手植,到今人与树千年。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先]韵

襄阳咏史(其四十三)文选楼

朝朝暮暮蠹书鱼,选尽人閒得意书。

常恐不能精此理,祗缘老杜近楼居。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鱼]韵

襄阳咏史(其四十四)解佩渚

相遇江皋事颇奇,一双佩解去还遗。

未能南国无游女,咏取周人汉广诗。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