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孔生再游河北

志士惜白日,高车无停轮。

孔生东鲁儒,年少勇且仁。

大轴献理匦,长裾弊街尘。

门无黄金聘,家有白发亲。

寒风八九月,北渡大河津。

玉塞积精甲,金戈辉秋云。

孔生力数斗,其智兼千人。

短褐不自暖,高谈吐阳春。

北州多贤侯,待士谁最勤。

一见赠双璧,再见延上宾。

丈夫患不遇,岂患长贱贫。

形式: 古风

翻译

志士痛惜光阴如金,疾驰的车轮不停歇。
孔子在鲁国以儒学闻名,年轻时既勇敢又仁慈。
他把深奥的学问献给朝廷,长袍蒙尘于市井之间。
家中虽无丰厚聘礼,但有白发苍苍的亲人。
寒冬时节在八九月,他渡过大河前往北方。
边塞堆积着精良的铠甲,金戈映照秋云如画。
孔生智慧超群,能抵数千人之力。
身穿粗布衣却胸怀壮志,高谈阔论充满生机。
北方州郡多有贤明诸侯,谁最热衷招揽人才呢?
初次相见就赠予美玉,再次邀请则以贵宾相待。
大丈夫忧虑的是不遇明主,而非长久贫穷卑贱。

注释

志士:指有远大志向的人。
高车:华丽的马车。
孔生:指孔子。
黄金聘:丰厚的聘礼。
寒风:形容天气寒冷。
玉塞:边塞,代指战场。
精甲:精良的铠甲。
阳春:比喻美好的言论或思想。
贤侯:贤明的诸侯。
双璧:珍贵的玉璧,象征重礼。
贱贫:贫穷卑贱。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欧阳修所作的《送孔生再游河北》。诗中表达了对孔生这位年轻有为的儒者深深的敬佩和期待。诗人赞扬孔生勇敢仁义,才智过人,尽管生活清贫,但志向坚定,献身于理学。他不畏严寒,决心北渡黄河,投身于北方的贤侯之中,寻求更好的机遇。

诗中描绘了孔生的形象,他穿着破旧的长袍,却胸怀壮志,口吐真知灼见,犹如阳春白雪。诗人感慨,孔生的才华足以匹配那些礼贤下士的北方诸侯,他们慷慨赠予,以示尊重。最后,诗人以“丈夫患不遇,岂患长贱贫”收尾,强调了孔生的抱负和对机遇的渴望,表达了对他的鼓励和祝福。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描绘和深沉的感慨,展现了孔生的品格与才情,以及作者对其未来的期望,具有鲜明的人文关怀和激励人心的力量。

收录诗词(1170)

欧阳修(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晚号“六一居士”。汉族,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自居。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与韩愈、柳宗元、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后人又将其与韩愈、柳宗元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

  • 字:永叔
  • 号:醉翁
  • 籍贯:吉州永丰(今江西省永丰县)
  • 生卒年:1007-1072

相关古诗词

送孔秀才游河北

吾始未识子,但闻杨公贤。

及子来叩门,手持赠子篇。

贤愚视所与,不待交子言。

子文谐律吕,子行洁琅玕。

行矣慎所游,恶草能败兰。

形式: 古风

送白秀才西归

白子来自西,投我文与书。

升阶揖让席,言气温且舒。

万辙走声利,独趋仁义涂。

仁义荒已久,斤锄费耕除。

吾常患力寡,欣子好古徒。

终当竭其力,刬治为通衢。

旗旄侍天子,安驾五辂车。

尽驱天子民,垂白歌其隅。

子其从我游,有志知何如。

形式: 古风

送龙茶与许道人

颍阳道士青霞客,来似浮云去无迹。

夜朝北斗太清坛,不道姓名人不识。

我有龙团古苍璧,九龙泉深一百尺。

凭君汲井试烹之,不是人间香味色。

形式: 古风

送任处士归太原

一虏动边陲,用兵三十万。

天威岂不严,贼首犹未献。

自古王者师,有征而不战。

胜败系人谋,得失由庙算。

是以天子明,咨询务周遍。

直欲采奇谋,不为人品限。

公车百千辈,下不遗仆贱。

况于儒学者,延纳宜无间。

如何任生来,三月不得见。

方兹急士时,论择岂宜慢。

任生居太原,白首勤著撰。

闭户不求闻,忽来谁所荐。

人贤固当用,举缪不加谴。

赏罚两无文,是非奚以辨。

遂令拂衣归,安使来者劝。

嗟吾笔与舌,非职不敢谏。

形式: 古风